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簡稱冠心病。據大量的研究表明,冠心病的發生、發展與許多生理、心理和社會因素有關,包括遺傳、高血壓、高血脂、大量吸煙、酗酒、肥胖、活動過少、a型行為類型、 社會關系不協調和焦慮、抑郁等因素。
脂質代謝紊亂、血液動力學改變和動脈管壁本身的變化是冠心病發生的直接因素,心理社會因素可通過神經內分泌中介機制影響這三種過程,從而影響冠心病的發生、發展。許多研究表明,在工作時間過長、負擔過重、擔任兩種以上不同的工作等心理應激情況下,均可能增加冠心病的發病率與死亡率。
國外研究把人的行為方式分為a型和b型。a型具有以下特征:①為取得成就而努力奮斗;②有競爭性;③易不耐煩;④有時間緊迫感;⑤言語和舉止粗魯;⑥對工作過度地保證;⑦有旺盛的精力和過度的敵意。b型則不爭強好勝,做事不慌不忙。 研究表明,冠心病與a型行為有關。在美國冠心病患者中60%屬於a型。
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嚴重表現,而心理社會因素與心肌梗塞的發病密切相關。據我國有關資料顯示,有1/3~1/2的心肌梗塞病例發病前有程度不同的社會心理因素,其中情緒激動或心理緊張及體力勞動最為多見。
心理醫學針對冠心病的防治方法有:
1.心理刺激是此病發生、加重和復發的重要誘因, 所以必須給患者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在受到外界強烈刺激後,醫生和家屬要設法開導病人,聽其傾訴心中的不快,盡量避免或減輕病人心中的矛盾沖突。
2.危險行為的矯正是冠心病預防和治療的重要方面。吸煙、酗酒、過食和肥胖、 缺少運動、a型行為等“行為危險因素”的改變,需一定的時間和毅力, 並應有正確的心理學方法,特別是各種行為矯正療法。矯正a型行為一般采用醫生指導下的一系列自我控制方法,也有以治療者為主的行為矯正術。
1 2 下一頁
冠心病的急救措施是必須要掌握的一個方面,尤其是針對長期冠心病的群體,這類冠心病患者最為嚴重的情況就是導致心肌梗塞,非常容
很多人可能以為動脈硬化只是心髒的冠狀動脈硬化了,可能引起冠心病、心梗等,或者是腦動脈硬化引起腦梗、偏癱等,卻不知道動脈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