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在我們生存的地球上,高血壓不僅變得“大流行”,而且與迅速增長的人口老齡化一同增長。高血壓與人口老齡化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雙重敵人”。從高血壓發展到心腦血管事件,其問題不在於是否會發生,而在於何時發生。根據近期的報道,全球大約有54%的卒中、47%的缺血性心髒病、75%的高血壓病以及25%的其他心血管疾病都歸因於高血壓1。然而,面對這樣一個“定時炸彈”,從全球范圍而言,高血壓不僅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而且也沒有得到充分的治療。盡管自20世紀中葉起,出現了許多有效的降壓藥物,但是迄今為止,高血壓仍處於治療不充分的狀態。只有不足1/3的高血壓患者接受了有效的治療。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當然有很多因素。其中之一可能是因為循證醫學與臨床應用之間存在一定的障礙。許多臨床醫生的認識未能得到及時更新,他們只關注血壓下降多少mmHg,而對於高血壓患者的長期預後並不關注。
一個新***即將到來
2008年美國心髒病學會(ACC)年會發布了3大裡程碑式的臨床研究結果:ONTARGET、ACCOMPLISH和HYVET2,3。這給高血壓治療新策略帶來最新啟示:
1.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和血管選擇性鈣通道阻滯劑(CCB)的聯合治療是合理有效的,反之ACEI和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ARB)的聯合治療意義不大。
2.盡管良好地控制血壓很重要,但是高血壓治療的目標是靶器官的保護。
3.老年人的高血壓不僅可以治療,而且更值得去治療。
為什麼血管選擇性CCB應該是基礎治療的組成部分?
事實上,目前有許多研究(臨床前研究和包括HOT、CAMELOT以及FEVER研究在內的臨床研究)均證實了血管選擇性CCB在血壓控制和器官保護上的有效性。ACCOMPLISH研究則進一步提供證據支持了這一點。然而,在過去幾年裡至少有下列兩大原因使得CCB在高血壓治療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重視。
1.CCB是一個具有多種特性的大家族。那些具有較高血管選擇性的藥物,例如非洛地平和氨氯地平,在具有良好的控制血壓作用的同時,還有利於器官保護。而那些非高度血管選擇性的藥物,如硝苯地平,盡管對血壓的控制很有效,但器官保護作用欠佳(圖1)。換而言之,這些CCB盡管在控制血壓方面效果相似,但是患者的預後不同。因此,不根據血管選擇性進行分類,而是將CCB籠統的放在一起將會對我們的治療造成誤導。
2.多年來,血壓控制達標一直被視為是高血壓治療的理想目標。如今我們知道在高血壓治療中血壓的控制無疑是重要的,但並不是治療目標。高血壓治療的目標是保護靶器官,而達到這一目標不僅僅需要降低血壓,而且還需要發揮藥物除降壓作用以外的其他功能。許多臨床醫生滿足於血壓的下降,但並沒有考慮:我是不是換一種方法可以做得更好,不僅可以控制血壓,而且還可以降低心/腦血管意外的風險?
血管選擇性在高血壓治療中非常必要,主要是因為高血壓常見於中老年患者,他們往往合並有其他疾病。這是全球的普遍現象,也包括中國在內。隨著年齡的增長,心血管疾病(例如高血壓、缺血性心髒病和充血性心衰)的發病率和嚴重程度也在增加。即使無合並症的情況下,隨著年齡的增長,收縮壓也會升高,而心髒收縮性和傳導性會下降。除此之外,衰老本身就是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危險因素。因此,任何可能誘發或者加重心血管並發症的藥物都應該避免使用,尤其是當存在更好選擇的時候。這也是為什麼目前各種心衰的治療指南,不管來自哪一個國家,都一致地推薦血管選擇性CCB。
[1] [2] 下一頁
從遺傳學角度可將先天性心髒病分為單基因遺傳、由染色體畸變引起及多基因遺傳的先天性心髒病。前兩類先天性心髒
概 述 針對高血壓這種疾病,在我國目前的醫療水平的作用下,一般認為該疾病還是無法徹底治愈的,所以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