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辨治慢性心衰方法
筆者選用《傷寒論》中不同的經方治療110例住院患者。心衰診斷根據framingham 心力衰竭診斷標准,心功能分級按美國紐約心髒病協會(nyha)分級。其中男76例,女34例;平均年齡61.5±15.7歲;平均病程7.3±3.8年;其中冠心病68例,風心病13例,高心病18例,心肌病5例,肺心病6例;心功能分級:ⅱ級30例,ⅲ級47例,ⅳ級33例。
辨證論治:① 心氣虛型:症見心悸或怔忡,胸悶氣短,活動後尤甚,面色淡白,舌質淡,苔白,脈虛無力或結代。治以益氣養心,佐以活血通脈,方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蛎湯加味:桂枝10g,炙甘草6 g,龍骨15 g,牡蛎15 g,黃芪30 g,丹參15 g,赤芍10 g。②心脾陽虛型:症見心悸或怔忡,胸悶氣短,活動後尤甚,食後腹脹,形寒喜暖,手足不溫,舌淡胖,苔白滑,脈細弱。治以補益心脾,方用苓桂術甘湯合黃芪建中湯加味:茯苓30 g,白術15 g,炙甘草6 g,桂枝15 g,黃芪30 g,白芍12 g,丹參15 g,益母草20 g,生姜3片,大棗5枚。③ 心腎陽虛型:症見心悸或怔忡,氣逆喘促,腰膝冷痛,畏寒肢冷,小便短少,水腫腰以下為重,舌淡胖或有齒痕,苔白多津,脈沉弱。治以溫陽利水,活血化瘀,方用真武湯加味:附片15 g,茯苓30 g,白術15 g,炙甘草6 g,赤芍15 g,丹參20 g,潞參20 g,黃芪30 g。
上方均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15天為1療程,共觀察2個療程。若五心煩熱、口干、舌紅少津者加麥冬、玄參、黃精;咳嗽、咯痰者選加川貝、杏仁、桑皮;水腫甚者選加車前子、豬苓、澤瀉;肝大質硬者選加三稜、莪術、炮山甲、鱉甲;胸痛者加延胡索、五靈脂;咯血者加花蕊石、三七參。
治療結果:①觀察項目:治療過程中觀察臨床表現,包括胸悶、氣促、下肢浮腫等。治療前後行超聲心動圖、心功能檢查,所有患者治療前後均連續測量2次,取平均值。②結果:治療後心氣虛組(49例),顯效21例,有效28例,無效0例,有效率100%;心脾陽虛組(19例),顯效5例,有效14例,無效0例,有效率100%;心脾陽虛組(42例),顯效11例,有效21例,無效10例,有效率76.19%。各組間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後心率、心功能檢查亦有明顯變化,有統計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