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耳聾、眩暈
如果不明原因出現耳鳴、耳聾、眩暈等症狀,預示可能患有早期的動脈硬化或冠心病。耳的聽覺感覺受位於內耳,內耳感受器的微細結構與大腦組織一樣,不耐受缺血和缺氧,而且其缺氧的耐受性比心肌更為敏感。所以,一旦動脈硬化發生,內耳血液供應因動脈硬化、狹窄而缺血,耳鳴、耳聾、眩暈等症狀必然在循環系統未有症狀表現之前發生。
耳垂皮膚皺紋
美國醫學家在屍體解剖中發現凡死於冠心病者,耳垂皮膚幾乎都有一條皺紋。他從這意外發現中得到啟示,對有耳垂皺紋者做心髒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結果發現其中有90%患冠心病。國內有人對300名中老年眼底動脈硬化病人進行臨床觀察,發現有耳垂皺紋者287人,皺紋與動脈硬化一致率達95%。耳垂為身體要端部位,由結締組織構成,對缺血相當敏感。當機體動脈硬化時,與心肌組織一樣,耳垂發生微循環障礙而出現皺紋。
外耳道長毛
英國的醫學家發現,冠心病男性患者約有3/4外耳道帶毛(女性無此體征),國外的統計資料表明,明顯外耳道長毛,對預測男性冠心病有卯呢的准確率。
由此,中老年人,不妨注意自我觀察一下,是否有上述耳部征象。
星期天到一位老朋友家裡,幾位老年人正在閒聊。一位胖胖的老者笑呵呵對我說:“還記得我嗎?3年前我小腿痛找你看過,你說可能是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有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叫我去醫院檢查。我當時沒當一回事。不料去年冬天一個夜晚,突發劇烈胸痛、心悶、大汗,急送醫院,診斷為急性心梗。幸虧搶救及時,撿回了一條命。”他的話在老人中引起了熱烈的討論。都說碰到這種情況,一般都是貼膏藥,做做理療,再不行就看中醫,不外是活血化瘀、舒經通絡、祛風去濕等治法,哪裡會想到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個全身性疾病,也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理論上講,它可以侵犯全身各處的大中小動脈;但從臨床上看,主要受累的是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動脈、腎動脈、腸系膜動脈和四肢動脈;四肢動脈又以下肢動脈病變較為多見。它的症狀主要由粥樣病變加重、管壁變厚變硬、管腔逐漸變窄、血液供應發生障礙所致,如下肢發涼、麻木等。還有一個症狀叫間歇性跛行,指行走時由於腓腸肌耗氧增加,供氧相對不足,出現麻木、疼痛以至痙攣,迫使患者就地休息後緩解,但再行走時症狀又會出現。嚴重的病人還可能出現持續疼痛的症狀,下肢動脈尤其是足背動脈的搏動減弱,甚至無法觸及。但多數病人並不出現跛行症狀,這就是說,沒有間歇性跛行的症狀並不表示沒有下肢動脈粥樣硬化。
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率相當高。美國65歲以上的老人,每5個人就有一個人有下肢動脈粥樣硬化;而每10個患者中僅1個患者出現間歇性跛行。動脈粥樣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礎。如果合並血栓形成,就立刻變成了心血管危急重症,如急性心梗、腦梗塞等。研究表明,此病患者不論是否有間歇性跛行症狀,發生心肌梗死或腦卒中的風險將分別增加4倍和3倍。一項涉及44個國家、68375例患者的大型研究對以下2類人群進行觀察,一是已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二是存在以下至少3種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疾病危險因素(男性≥65歲或女性≥70歲,吸煙>15支/日,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症、糖尿病腎病、高血壓,靜息踝臂指數<0.9,無症狀頸動脈狹窄≥70%及存在一處頸動脈斑塊)的患者。結果顯示:(1)已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患者,或存在動脈粥樣硬化並血栓形成的患者,心血管事件發生率高;而只有多種危險因素的患者,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明顯較低。(2)與單一血管病變患者相比,多血管病變患者一年內發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如心血管病死亡、急性心梗、腦卒中)者增加一倍。因此,必須重視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早防早治。
測定踝/臂指數(ABI,指腳踝和上臂的血壓比值)是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檢測方法,其診斷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的敏感性為95%,特異性為99%。ABI的檢測需借助於相關儀器(如動脈硬化測定儀),為無創檢查,可同時快速地測定雙側腳踝和上臂的收縮壓(均采用其最高值),按腳踝收縮壓/上臂收縮壓計算其比值。ABI介於0.5~0.8之間,表明有一處存在動脈阻塞,<0.5則有多處動脈阻塞。
預防下肢動脈粥樣硬化,一是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的飲食習慣和規律的體育活動,以保持正常體重,正常的血壓、血糖和血脂;二是認真控制相關危險因素,如血脂異常、吸煙、糖尿病、高血壓、腹型肥胖等,要在醫生指導下力爭控制達標。
心髒病是一類比較常見的循環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由心髒、血管和調節血液循環的神經體液組織構成,循環系統疾病也稱為心血管病,包
概 述 心髒病也是當今社會的一大疾病殺手,心髒病是危險的,那麼如果有心髒病應該注意什麼?我們應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