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目前的醫學發展水平和檢查手段,能夠發現導致血壓升高的確切病因,稱之為繼發性高血壓;反之,不能發現導致血壓升高的確切病因,則稱為原發性高血壓。目前認為原發性高血壓是一種某些先天性遺傳基因與許多致病性增壓因素和生理性減壓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多因素疾病,這些因素主要包括:
1.遺傳因素
原發性高血壓是一種多基因遺傳性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高血壓患者的孿生子女高血壓的患病率明顯提高,尤其是單卵雙生者;父母均患高血壓者,其子女患高血壓概率高達45%,相反,雙親血壓均正常者,其子女患高血壓的概率僅為3%。
2.高鈉、低鉀膳食
人群中,鈉鹽(氯化鈉)攝入量與血壓水平和高血壓患病率呈正相關,而鉀鹽攝入量與血壓水平呈負相關。膳食鈉/鉀比值與血壓的相關性甚至更強。我國14組人群研究表明,膳食鈉鹽攝入量平均每天增加2克,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增高2.0mmHg和1.2mmHg。高鈉、低鉀膳食是我國大多數高血壓患者發病主要的危險因素之一。我國大部分地區,人均每天鹽攝入量12~15克以上。在鹽與血壓的國際協作研究(INTERMAP)中,反映膳食鈉/鉀量的24小時尿鈉/鉀比值,我國人群在6以上,而西方人群僅為2~3。
3.超重和肥胖
身體脂肪含量與血壓水平呈正相關。人群中體重指數(BMI)與血壓水平呈正相關,BMI每增加3kg/m,4年內發生高血壓的風險,男性增加50%,女性增加57%。我國24萬成人隨訪資料的匯總分析顯示,BMI≥24kg/m者發生高血壓的風險是體重正常者的3~4倍。身體脂肪的分布與高血壓發生也有關。腹部脂肪聚集越多,血壓水平就越高。腰圍男性≥90cm或女性≥85cm,發生高血壓的風險是腰圍正常者的4倍以上。
4.飲酒
過量飲酒也是高血壓發病的危險因素,人群高血壓患病率隨飲酒量增加而升高。雖然少量飲酒後短時間內血壓會有所下降,但長期少量飲酒可使血壓輕度升高;過量飲酒則使血壓明顯升高。如果每天平均飲酒>3個標准杯(1個標准杯相當於12克酒精,約合360克啤酒,或100克葡萄酒,或30克白酒),收縮壓與舒張壓分別平均升高3.5mmHg與2.1mmHg,且血壓上升幅度隨著飲酒量增加而增大。
5.精神緊張
長期精神過度緊張也是高血壓發病的危險因素,長期從事高度精神緊張工作的人群高血壓患病率增加。
6.其他危險因素
高血壓發病的其他危險因素包括年齡、缺乏體力活動等。除了高血壓外,心血管病危險因素還包括吸煙、血脂異常、糖尿病、肥胖等。
在外吃飯次數越多血壓高風險越大
據美國媒體報道,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每周在外多吃一餐飯,患上前期高血壓症狀的風險就會提高6%。
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研究生院的研究者對501名大學生進行的調查顯示,除了性別、體重和運動量外,在外用餐的次數也與前期高血壓之間存在著關聯。這一關聯性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越發明顯。
前期高血壓指的是血壓偏高,但還未被確診為高血壓的階段,這種情況在年輕群體中較為普遍。三名研究人員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間,針對年齡在18-40歲之間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學生進行調查,考察他們的日常飲食及運動習慣,並為受訪者測量身高、體重和血壓值。
研究發現,501名受訪者中有27.4%出現前期高血壓症狀,2.2%是高血壓患者。這兩類人群平均每周在外用餐約12次,而血壓正常的受訪者平均每周在外用餐約9次,他們常去的場所包括學校餐廳、餐館和周圍的大排檔等。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上前期高血壓,受訪男性中有50.9%屬於前期高血壓,而女性只有9%。此外,缺乏鍛煉、體重超重和吸煙者出現前期高血壓症狀的概率也更高。
發表在《美國高血壓雜志》上的這項研究指出,與在家烹饪的菜肴相比,外面的食物通常含有更高的鹽分和脂肪,人們在外用餐時攝入的蔬菜和水果分量也較少,這些都會導致血壓升高。
由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主辦,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美敦力公司共同發起的第二屆“健康心跳·健
水果是人們心目中最健康的食品之一,甚至有些人吃得水果比主食還要多幾倍。但你是否了解,吃水果是有講究的,否則不僅無法達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