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康復要過六道關
腦卒中如今已成為常見病、多發病。對患者來說,後期的康復訓練對恢復智力和肢體功能至關重要。一般來說,中風患者康復時要過六道關。
第一關:防跌倒
中風康復病人防跌倒至關重要。康復科常會對患者跌倒風險進行評估,一旦確定為高風險,醫生就會提醒患者增強防范意識,家屬隨時保護,轉換體位時要請護士幫忙,呼叫器要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上輪椅前要將輪子鎖定,下床行走要用助行器、穿防滑鞋等。
中風患者能保持坐位平衡時,就可以適當做一些功能訓練。比如,通過訓練肌力,改善運動功能障礙;進行平衡訓練,改善平衡功能。這些都能夠預防跌倒發生。譬如,現在醫院有一種平衡訓練器可鍛煉平衡能力。患者踩在一個盤子上,電腦顯示屏有一個光標,如果病人身子往左偏,光標就會左移,往右偏則光標右移。病人可以努力讓光標保持在屏幕中央,進而保持平衡,鍛煉下肢肌肉力量。
需要提醒的是,防跌倒訓練一定要在正規醫院康復科進行。我們常能看到,很多腦卒中偏癱患者在行走時偏癱側上肢向胸部勾緊,同側下肢在地上“劃圈”,這都是未進行正規康復治療造成的。
第二關:學語言
很多中風患者存在語言功能障礙,一般有兩種,一是失語症,表現為語言感知、理解接受,形成表達等一方面或幾方面障礙;二是構音障礙,說話含糊不清,有口角歪斜,流口水等症狀。患者理解別人的話、讀報紙、看電視、寫字等能力均完好。
中風患者語言訓練就像教小學生一樣,家人可以鼓勵他們讀報紙,把字念出來。平時多和患者交流,不怕啰嗦,就怕不說話。一般來說,失語症患者的家屬可以買一些識字卡片,早期以實物或圖片來刺激患者,讓他指出家屬所說的物品,以患者接觸較多的日常生活用品為宜,再讓他復述這個詞,訓練言語表達。後期可以增加訓練難度,發出一些口頭指令,讓患者執行,比如把右手舉起來,把紙翻過去,把筆放到紙的另一側等。構音障礙患者的訓練重點是口、面、舌的運動,包括張口閉口、舌頭上下左右運動、伸舌、卷舌、舌頭順時針逆時針的轉動、鼓腮吹氣等,盡量恢復發音器官的肌肉運動能力。
第三關:強血管
中風會對心腦血管造成一系列打擊,患者很容易出現各類心肺功能障礙。比如心髒有缺血性改變、心律失常,甚至會發生心肌梗死等。周國平說,心肺功能鍛煉是中風康復重要環節。建議血管康復越早開展越好。現代康復理念認為,卒中發生的那一刻,就應該是康復介入之時。患者還不能下床時,可以在護士的幫助下多采用半躺位,從30度、45度、90度,慢慢轉移到電動站立床,直到可以站起來。中風後致殘患者由於長期臥床或靜坐,發生深靜脈血栓的幾率很高,這不僅會大大增加中風再發風險,還可能引起心肺功能衰竭。
患者應盡可能早下床,能夠站立,不要總是躺在床上。若肢體不能自主運動,可在康復治療師幫助下活動肢體關節,慢慢重新“學走路”,如何抬腿、落腳,都要學習。步態走穩、走對後,患者最好每天主動步行一定距離(如50步/天),以預防深靜脈血栓。但不主張患者進行大幅度運動,比如跑步,也不鼓勵進行無氧運動。
第四關:保認知
臨床上約30%~40%的中風患者有認知障礙。醫生會先評估患者的定向力、注意力、計算力、遠期及近期記憶力等認知能力,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處理。總的來說,存在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康復過程需要有耐心,像教小學生一樣,從最簡單的算術題開始恢復計算力;從最基礎的看圖識字開始增強認知能力,如拿出老虎的畫片,讓患者認識、記憶。定向力的練習和視覺記憶的測定,可作地圖作業、彩色積木塊排列、物品分類、數字的排列、問題處理等。最好根據病人情況,制定一套提高、訓練日常生活能力的個體化方法。一般來說,認知康復每天至少進行6小時,每周至少6天,連續進行6個月。若病人感覺疲勞,就不要過於堅持,可適當降低強度。
第五關:調情緒
情緒上的康復也不容忽視。據統計,40%~70%的卒中患者會出現焦慮、抑郁等問題。若完全由家人照顧,自己從來不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患者會產生無用感,心態消極,人也變得懶惰、不愛說話、抑郁等。家人需要經常鼓勵患者,給予包容和愛,解決其心理上的問題。
中風後的康復治療,也要注意解決吞咽、大小便等功能障礙。醫生要盡快幫助病人恢復這些基礎功能。家屬也可以幫著患者調整呼吸,盡量采用腹式呼吸;進行吞咽訓練,調整吞咽方式,比如低頭吞咽,可保護氣管通道,避免食物或液體太快流入咽喉等。
心血管疾病常見症狀有哪些?心血管疾病是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它包括心髒病、冠心病、心肌炎、心髒瓣膜病、先天性心髒病、風濕性
1.降壓藥服用時間不合理。 其中包括兩個因素:一是未按血壓波動規律用藥。有人早起血壓升高,有人下午血壓升高,也有人夜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