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歲的張大媽回憶起去年的一次中風經歷,仍心有余悸地說:“早上起來頭側一陣陣發疼,才一會兒,身體僵了,手也抬不起來了,而女兒外出工作,家裡就自己一個人,只能自己去撥急救電話,花了好大工夫,電話撥通後卻發現一個字都吐不出,好在隔壁李阿姨趕來幫忙,到醫院才發現得了缺血性腦中風,幸虧醫院有急救綠色通道,幫我及時進行溶栓治療,如果再延誤一些時間,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缺血性腦中風越早溶栓越好
目前我國患腦中風的人數約700萬,發病率位居世界第一,其中缺血性腦中風(又稱缺血性腦卒中)的患者占60-80%。
“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治療關鍵在於發作後三小時內給予積極的溶栓治療,以降低致死致殘率”。
缺血性腦中風發病是由於腦血管狹窄、血栓形成或隨血流帶來的栓子堵塞血管,使得血流堵塞而造成的,常見原因是腦血栓形成;多有動脈硬化及高血壓病史,常在休息、靜止或睡眠等靜態時發病。罹患了典型的大血管性、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患者每分鐘遭到毀損的神經元數量高達190萬,如果不及時疏通堵塞的腦血管使血流再次暢通,發生缺血的大腦每小時就會衰老3.6年。
國內外針對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療指南均強調,在時間窗三小時內,給符合溶栓條件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溶栓治療。如果超過3個小時以上,溶栓治療的獲益會顯著降低,所以此類患者救治中第一強調的是“搶時間”,越早溶栓,越早獲益。然而,王擁軍教授指出,“目前我國僅有16%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在發病後三小時被送醫院,其中只有1.3%的患者接受溶栓治療,遠低於北美的10%”。
院前院內攜手才能分秒必爭
王擁軍教授指出,溶栓治療時間越早效果越好,為了抓住寶貴的180分鐘急救時間,除了進行院內急救流程的規范化之外,更多還需要患者及家屬在去醫院前作對三步驟。
據介紹,腦卒中雖然發病急,但發病前期是有征兆的,比如走路一邊倒,一側肢體感覺遲鈍,口齒不清等。因此,第一步就是發現異常,只要在出現以下這三個症狀的其中任意一個,就要毫不遲疑地送醫院。
語言測試:請患者復述一句短語,如說話不清楚或者無法說話
微笑測試:請患者“露齒”或微笑,一側面部表情不正常
舉手測試:請患者閉眼,雙臂平舉10秒鐘,一個手臂無法維持。
通俗來講即“言語含糊嘴角歪,胳膊不抬奔醫院”。
第二步是立即撥打120求助或是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院,在等待120急救到來時,應注意不要搬動患者,尤其避免頭部發生劇烈搖晃和震動,盡量讓患者側臥位,解開衣領,保持呼吸道的通暢,有假牙者應取出。
第三步是選擇具備溶栓能力的醫院,因為溶栓經驗豐富的醫院往往有綠色通道和卒中團隊,病人入院後醫生快速診斷並立即給患者進行急診CT平掃,確保最快速度完成檢驗報告和CT檢查。然後,醫生閱讀CT平掃結果,判定患者是否適合溶栓治療,如適合,便立即靜脈注射溶栓藥物,確保患者得到及時、規范的救治。
作為常規成熟的治療手段,在美國,醫生進行溶栓治療根本無需征詢患者及家屬的意見。但考慮到溶栓治療和其他任何治療方案一樣具有一定風險,在我國,如果醫生認為患者適合溶栓治療,家屬需簽署知情同意書,但由於患者和家屬對溶栓治療缺乏了解,面對知情同意書手足無措,患者很可能因此而錯失治療時機。
王擁軍教授最後強調,關愛中老年人,降低中風帶來的嚴重危害,必須要抓住這性命攸關的180分鐘。由於中風發生突然,中老年患者本人會喪失獨立的求救能力,子女及家屬應牢記正確的中風急救知識。
MOST項目縮短患者溶栓時間
如何在發病後,盡快入院接受溶栓治療是挽救患者生命、降低致殘率的關鍵。為優化腦中風患者的院內治療流程,MOST(多學科規范化卒中溶栓項目)於2012年正式啟動。該項目探索並建立溶栓治療體系模式,縮短患者溶栓治療的時間。
目前,通過該項目建立的溶栓示范中心已經從去年的58家增加到92家,覆蓋全國的16個省市,在近一年來累計有3800多位腦中風患者從此項目中獲益。
王擁軍教授表示:“通過MOST項目在全國建立更多的規范化的溶栓示范中心勢必會極大縮短患者接受溶栓的寶貴時間。”
(實習編輯:譚超堂)
自從1998年人體多能干細胞首次被分離出來,人們一直設想著干細胞能用於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和心功能。然而干細胞能否真正起作
概 述 您好,我今年二十五歲,我剛剛大學畢業三年的時間,我平時工作是比較忙的,我們公司工作壓力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