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臨床統計資料表明,70%以上的中風病例發生在秋末和冬季,故醫學家把中風稱之為“秋冬季神經科的流行病”。
中風,是中醫對腦血管意外的統稱,多見於中老年人。由於發病急驟,來勢凶猛,而又難以預測,病死率和病殘率較高,故中醫素有“人之百病,莫大於中風”之說。有關資料還表明,全國每年約有200萬人患中風,其中61歲以上者約占65%。
為什麼在秋冬季易發中風?研究認為,秋末,特別是在霜降之後,天氣由涼轉寒,氣溫、氣壓等氣象要素變化劇烈,而西北來的冷空氣又不斷向東南侵襲,人體受到冷空氣刺激後,常導致交感神經異常興奮,全身毛細血管痙攣性收縮,血液循環的外周阻力加大,左心室和腦部負荷加重,引起血壓升高。此時,血小板也易於凝集而形成血栓。
還會導致內分泌系統失調,體內兒茶酚胺等化學介質分泌增加,血液黏稠度加大,血凝時間縮短,進一步促使血壓的增高和血栓的形成。再加上中老年人生理功能減退,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性、應激性和抵抗力降低,因此極易導致中風的發生。
如何預防中風,專家提出以下三點。
重視防治誘發疾病 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動脈硬化、冠心病等,是引起中風的根源。據臨床醫學統計,約90%以上的中風病人患有高血壓,尤其是平時沒有明顯症狀,而家庭中有上述病史者,更具有危險性,應積極預防。據美國醫學界報道,重視高血壓的防治,可使中風的發病率降低50%以上。
因此,此類疾病患者除在醫生指導下,科學合理使用降壓藥、降糖藥、降脂藥以及軟化血管藥的同時,還要科學安排生活,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重視防寒保暖,避免情緒波動,防止過度勞累和劇烈活動,日常膳食宜清淡,吃新鮮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戒除煙酒,身鍛煉,防止肥胖。
注意發現中風先兆 盡管中風發病急驟,難以預測,但發病前也要經歷一個過程,出現一些早期信息,預告近期很有可能發生中風。如能識別這些信號,積極防治,會大大減少危害性,甚至不發病。據臨床醫學統計,約70%的病人或多或少地會出現某些先兆征象,但大多因不了解而被疏忽。
因此,一旦出現如下征兆者應引起高度警惕。如突然眩暈或頭痛突然加劇;一過性視物不清或失明;突然出現舌根發硬或失語;突然一側肢體麻木、乏力、活動不便;精神疲乏、頻打哈欠或惡心嘔吐等;“性格”突變,智力減退,缺乏正常的判斷力和理解力;無原因的嗜睡等。發現上述先兆,應及時送醫院診治。
搞好家庭急救和護理 腦中風大多在家中發病。家庭中正確的急救和良好的護理是中風救治的重要環節。一旦發現中風先兆,應立即臥床休息,保持鎮靜,避免緊張、恐懼,就近就醫,避免反復運轉,盡量減少搬動。必須搬運時,要防止頭頸扭曲,減少晃動,頭應偏向一側,以免突然嘔吐引起窒息。
防“中風”有三大要戒
一戒飲酒。某患者,男,48歲,患高血壓多年,不規則服藥,血壓控制得不理想,時高時低,醫生囑其正規服藥,定期測量血壓,並勸其戒酒。但該病人忝習,某日宴,開懷痛飲,此時醫生的勸告早已置之腦後,結果席中突發中風不治而故,親人悲傷欲絕。
從醫學觀點來看,少量飲低度酒(每日每人50克)對於心腦血液循環不無裨益,但對於高血壓患者長期飲酒則是有害健康的。酒可加重血脂水平及動脈粥樣硬化,使腦血管彈性減弱,這就奠定了出血性及缺血性中風的病理基礎,一旦大量飲酒更可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縮,血壓在原已較高的水平上驟然升高,使硬化脆弱的腦血管無法隨其旁壓力導致破裂出血,如出血量較大,顱壓過高,腦疝形成,則難以搶救。
二戒排便加壓。某離休干部高血壓住院,大便秘結,夜間如而因排便用力過猛致腦溢血死亡。
老年人因活動減少,腸蠕動減弱,習慣性便秘比較常見,用中醫的話來說則是“氣血津液虧髦,脾胃功能減退”。緩解便秘應從調理生活入手。適當運動,多飲水及進食富含纖維素的蔬菜瓜果,少食刺激性食物,還可每日用自我按摩的方法解除便秘。方法為:自右下腹開始向右上、左上及左下腹的方向按壓,把結腸內左下腹的方向按壓,把結腸內潴留的烘便擠向乙狀結腸及直腸,有利於結腸的大段反射及排便,必要時可借助開塞露等潤滑劑幫助烘便排出,或同時口服適量通便藥。
三戒激情。某老年農民,67歲,原有高血壓病史,因土地糾紛和他人爭吵突發中風經搶救無效死亡。過度的激情奔放如悲痛欲絕、捧腹大笑或活動過量等均可使交感神經功能亢進、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多,血管收縮,心跳加快,血壓驟高,原有高血壓者可發生腦溢血致死。故高血壓病人對於情緒應有所節制,保持情緒穩定,性格開朗,遇事樂鳳大度,切忌情感過度激動。
(實習編輯:梁慧儀)
鼓勵病人的足和趾經常主動活動,並囑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動作。盡可能早期下床活動,必要時下肢穿醫用彈力長襪。特
心梗腦梗竟和這一頓飯有關!並不是危言聳聽! 心梗和腦梗,是盡人皆知的威脅我們健康的兩種疾病。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這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