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科疾病 >> 其他常見疾病 >> 其他綜合 >> 甘油三酯過高誘發急性胰腺炎

甘油三酯過高誘發急性胰腺炎

  高脂血症,很多市民都知道它是誘發腦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脂肪肝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然而,大家還不了解的是,甘油三酯高還是誘發急性胰腺炎的“隱形殺手”,與常見的膽囊炎、酗酒等引起的急性胰腺炎相比,人們對高血脂的認識還很淺薄。專家指出,甘油三酯血脂的水平超過5.65mmol/L,就等於進入了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警戒線,所以,這類人應該接受降脂治療和定期身體檢查。

甘油三酯過高誘發急性胰腺炎

  高脂血症

  10年內提高了3倍

  近年來,由於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餐桌上大魚大肉更為常見,這使得高血脂就變得更為常見。研究顯示,我國人群中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發生率在近十年來提高了3倍。但是,很多人對自己的血脂高,尤其是甘油三酯高不以為然,因為這個指標高一點,身體不痛不癢,毫無症狀,加上對血脂高的認識不足,所以,現實情況是,跟高血壓、高血糖相比,人們對於高血脂更加不在意。

  實際上,醫學界已經認識到高脂血症帶來的嚴重危害,尤其是高甘油三酯血症引發急性胰腺炎的情況越來越常見。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沙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賈林說我們:“選取了廣東省四家綜合醫院在1990年-2005年1582例急性胰腺炎住院病人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高甘油三酯血症引發急性胰腺炎占7.8%,其發病率從1990年-1994年的3.4%,上升至2000年-2005年的8.9%,15年間增加了1.6倍。”

  甘油三酯高

  誘發急性胰腺炎

  高甘油三酯血症誘發的急性胰腺炎,雖然症狀和發病過程與喝酒、膽囊炎所致的急性胰腺炎相似,但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患者更多伴有控制不好的糖尿病(32%)、酗酒(19%)和不良飲食習慣(10%),且病情更為凶險。

  29歲的任先生,是一個愛吃喝的大胖子,腰圍103厘米,體重指數29.84㎏/㎡,因為患有高脂血症,兩次因為急性胰腺炎而被送進了急救室。他自己說,沒想到差一點要了自己的命。在今年1月初,任先生在家喝酒時,突然感到上腹部劇烈疼痛並伴有惡心、嘔吐,被家人緊急送往醫院。在醫院,醫生抽血發現他的甘油三酯>11.3mmol/L,結合增強CT檢查,最後診斷為“重症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在住院期間,任先生還出現胰性腦病,曾一度危及生命,經搶救轉入重症監護病房治療,治療兩周後病情好轉才得以出院。

  賈林指出,由於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復發率達到了30%,所以應該快速把患者的甘油三酯降到安全水平,痊愈後還需要謹慎控制好甘油三酯水平,預防復發。

  最好能自覺

  改變生活方式

  賈林說,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發生與遺傳基因和生活方式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遺傳基因目前尚難以改變,要徹底治療該疾病只能從改變生活方式、行為習慣入手。

  通常,除了在醫生的指導下積極用藥物治療外,更多的需要通過行為生活干預,包括調節飲食結構和合理運動,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最終實現甘油三酯正常化。但是,減肥是件痛苦的事情。臨床上,這些患者生活方式干預的效果並不明顯。賈林說,傳統的飲食治療模式,醫患之間聯系不緊密,一周甚至一個月才回來復診一次,患者在家吃了多少、運動了多少,都依靠他自己的意志力來控制。由於攝入的低能量的膳食,患者常常因為饑餓而堅持不了,運動更是缺乏監督和指導。結果就是行為生活方式的治療效果相當不理想。

  所以,賈林認為,一定要改變以前的做法,建議通過建立飲食、運動和考核激勵的行為管理,比如營養師、醫生和患者之間建立互動關系,利用短信、網絡等定時上傳患者的飲食和運動數據,由醫生來負責評估和處理,建立執行-考核-激勵的流程,這樣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克服個體治療中的不足,增加患者的積極性和依從性。

  Tips

  看看化驗單上的甘油三酯水平超標了嗎?

  目前,很多醫院的生化檢查化驗單和血脂常規驗單上都有很清晰的甘油三酯的數據,市民在常規體檢或在醫院做檢查時,稍加留意就能發現自己的甘油三酯水平。

  國內外醫學界已經形成了共識:凡是甘油三酯水平≥5.65mmol/L,就等於進入了高脂血症性胰腺炎預防的警戒線。有高脂血症家族史、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患者、酗酒、好吃油膩、高熱量食物的人,甘油三酯水平高於11.1mmol/L更是高危人群,需要及時接受降脂治療和定期檢測。

(實習編輯:徐建霞) 

熱門文章
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效果如何?

思思:很長時間以來在治療高血壓的問題上大家都采用的是西醫治療方法,史教授,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高血壓是怎麼形成的呢?中醫治療

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七大誤區

   我國知名心髒病學專家胡大一在本刊撰文指出,當前,在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防治中存在七大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