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多見於中老年人。常在安靜或睡眠中呈急性或亞急性發病。症狀多在數天內逐漸達到高峰。腦血栓的臨床表現取決於梗死部位、體積大小和側支循環代償的程度。
1、頸內動脈系統
1)頸內動脈血栓形成病變最常見的部位是頸內動脈起始部和虹吸部。大腦中動脈供血區最易出現,以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偏盲多見,主側半球還可有不同程度的失語、失用和失算等障礙。可出現病變側視力喪失、Horner征、動眼神經麻痺和視網膜動脈壓下降等。
2)大腦中動脈血栓形成最為常見。主干閉塞時有三偏綜合征,主側半球受累時尚有失語、失算、失讀、失寫等。大腦中動脈皮層支閉塞時偏癱和偏身感覺障礙以頭、面、上肢為重,主側受累時可有失語、失讀、失寫等。
3)大腦前動脈血栓形成由於前交通動脈提供側支循環,前主干閉塞時因對側代償可無症狀;交通動脈後缺如,皮層感覺障礙以深感覺為主,癱瘓為中樞性面癱及以下肢為重,可伴共濟失調、排尿障礙及精神異常等,優勢半球可有運動性失語。
2、椎-基底動脈系統又稱後循環系統,由椎動脈、基底動脈和大腦後動脈組成,主要供血給腦干、小腦、丘腦、海馬、枕葉、大部分颞葉及脊髓。其引起的缺血又稱後循環缺血(PCI),臨床表現以腦干受損為主。由於腦干結構的致密和血管支配與神經結構的非一一對應特點,決定了絕大多數的PCI呈現為多種重疊的臨床表現,極少只表現為單一的症狀或體征。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頭暈和眩暈是PCI的常見症狀,但頭暈和眩暈的常見病因卻並不是PCI。
主要症狀:出現一側腦神經損害和另一側運動感覺損害的交叉表現是PCI的特征表現。包括頭暈、眩暈、肢體或頭面部的麻木、肢體癱瘓、感覺異常、共濟失調、構音或吞咽障礙、跌倒發作、偏盲、聲嘶、Horner征等。
PCI類型:TIA、小腦梗死、延腦外側綜合征、Weber綜合征、閉鎖綜合征、大腦後動脈梗死、腔隙性梗死。
(實習編輯:徐建霞)
盡可能補充足夠”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多吃清淡飲食,解除辛辣等刺激物。
在我國,高鹽、低鉀膳食是大多數高血壓患者發病的主要危險因素,與此同時,超重和肥胖正在成為另外兩個重要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