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媒體出現了很多“血裡藏油”的報道,這些血液標本讓醫生和身為讀者的我們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我們身體內部密布著血管網絡,這些通暢的血管裡流淌著鮮紅色的血液,隨著心髒的跳動為人體提供動力源泉。然而,有些人的血管裡卻看不到這番鮮紅色的液體,取而代之的是奶白色、油膩膩的液體,原來這些是表面泛著浮油的血。
為何會出現“血裡藏油”的現象呢?
專家解釋,當人體攝入過多的高脂、高蛋白食物,大量的脂肪就會湧進血液中,讓鮮紅色的血液慢慢變成像牛奶一樣的乳白色。霎一看,仿佛血管中全都是油,讓人頓覺得惡心不已,這就是“血裡藏油”的由來了。
如果不行定期體檢,血脂異常很難被發現,人群總體呈現出“三低”特征,即知曉率低、治療率低、達標率低。血脂異常的隱蔽性使之比發現高血壓更為困難,導致不能及時治療、治療成功率低的情況。而且靠藥物治療的方法並不能根治高血脂,很多情況只能通過在飲食結構上的改善再加以鍛煉,慢慢調整至正常值。
哪些人最容易“血裡藏油”?
廣州一三甲醫院體檢科曾行抽樣檢測發現,在城市白領、公務員、具有壟斷性的特殊行業等人群中,血脂異常的比例更高。以某壟斷性的特殊行業為例,接受檢查總人數為867人,而其中血脂異常者竟達到413人,所占總人數比例為47.636%。小編總結了以下幾種人群最容易患上高血脂。
交際高手:幾乎沒在家吃過一頓飯,天天和生意伙伴或朋友在外面的餐館吃飯,大魚大肉不斷,吃飯時間也不規律。常年累月如此,這些人體內的脂肪和蛋白質含量就像坐了電梯一樣,直線上升。
肥胖人士:腹型肥胖的人特別容易“血裡藏油”,他們全身體形最粗的部位是在腹部,腰圍往往大於臀圍,是成年人發生肥胖症時的一種常見臨床表現。有研究發現,腹型肥胖者並發高脂血症等各種並發症的危險性約是全身勻稱性肥胖者的2-3倍,而且腰圍越粗,危險性越高。
慢性病患:高血脂可能繼發於其他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等患者都是潛在的危險因素;甲低、糖尿病、腎病、阻塞性黃疸等疾病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也會引發高血脂。
高脂家族:和高血壓一樣,高血脂也有遺傳因素。當你的家族中有患高脂血症的人,你的體內很可能隱藏著先天性的脂質和脂蛋白代謝缺陷,如果受到後天環境因素或飲食因素的影響,則易發生高脂血症。
小心!“血裡藏油”最容易得這幾種病
現在很多網友都喜歡在微信、微博裡曬美食、曬夜宵、拉仇恨,但當你盡情享受朋友圈的愉悅感時,可曾意識到高血脂正在悄悄走近你,並成為了多病之源。
急性胰腺炎:常在節假日聚會時多發,大魚大肉、暴飲暴食、酗酒斗酒使急性胰腺炎突然來襲,讓人措手不及。所以,需要提醒的兩點是,一是切莫酗酒,以免由於慢性酒精中毒而致肝、胰等器官受到損害;二是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暴飲暴食會引起胃腸功能紊亂,使腸道的正常活動及排空發生障礙,阻礙膽汁和胰液的正常引流,引起胰腺炎。
膽石症:肥胖者多數血脂高,而血脂中主要為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在正常人的膽汁中,膽固醇保持著溶解狀態,不會沉積,也就不容易形成結石。反之,膽固醇就會在膽汁中漸漸結成團塊,形成結石。
脂肪肝:“血裡藏油”是高血脂的表象之一,甘油三酯在肝髒內“儲存”過多,是脂肪肝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血脂引起脂肪肝,導致肝髒腫大,肝功能發生變化,食欲也會受到影響。
冠心病:“血裡藏油”慢慢演變為動脈粥樣硬化,當這一切發生在心髒的血管裡,冠狀動脈狹窄到一定程度,心肌就會缺血,發生冠心病。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血清總膽固醇在4.5毫摩爾/升以下冠心病較少,而血清膽固醇水平越高,則冠心病發病越多越早。
腦中風:當“血裡藏油”發生在我們的腦血管裡,腦動脈粥樣硬化會引發腦缺血,出現眩暈、頭痛和昏厥等症狀。當腦動脈血栓形成或破裂出血時,就容易誘發腦血管意外,腦中風最為常見。
腎功能不全:“血裡藏油”正是脂質代謝異常的一種表現,它與心腦血管病發生、發展關系密切,是透析患者並發心腦血管病的關鍵因素,並進一步加重腎損傷,參與腎功能衰竭進展,直接影響透析患者長期生存質量。
一、心髒移植手術適應證 符合以下的條件是基本手術適應證: ①內外科均無法治愈的終末期心髒病人。 ②年齡在60歲以下
概 述 患風濕性心髒病12年的話,一般認為該患者發病的時間是比較久的。並且該患者的病情也是比較的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