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圍繞預防女性乳腺腫瘤和子宮頸腫瘤的宣傳十分普及,如果你因此以為乳腺腫瘤是中國女性的“頭號殺手”,那就大錯特錯了。
近年來,圍繞預防女性乳腺腫瘤和子宮頸腫瘤的宣傳十分普及,如果你因此以為乳腺腫瘤是中國女性的“頭號殺手”,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我國城市女性心血管疾病占總死亡人數的40%以上,是造成女性死亡率的首要原因。由於女性心血管疾病不被重視、被人們低估,所以我國女性的心血管疾病防控工作更具挑戰性。
60歲,女性心髒病發病的分水嶺
據全球各國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男性心血管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明顯高於女性,就連國內醫院裡的床位安置也是男性的床位多,這些數據和現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對女性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致死率的判斷。“其實女性在60歲以後,心血管病的發病率與男性是相等的,”上海遠大心胸醫院VIP特需中心主任張雅君教授談到女性對自身心血管的關心程度,遠不如男性,“女性出現胸悶、憋氣等症狀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工作勞累了、情緒有些波動、家庭生活的壓力,歸罪於外界環境,沒有想到是心髒方面出了問題。這是目前的客觀實際情況。”
女性在60歲以前,心髒病的發病率比男性低得多。為什麼男性發病率比較多?因為男性的生活習慣(飲酒、吸煙),對自己疾病的重視程度,在社會上承擔責任的強度相對高於女性,並且男性不怎麼注重自己生活方式上的調控。更重要的是,女性的雌激素起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視的,雌激素是保護女性心血管的一個關鍵激素,而絕經後女性的雌激素水平下降,失去了保護心血管的天然屏障。60歲以上的男女性,心血管的發病率是相當的,面對這樣的“鐵證”,這就可以解釋女性心血管疾病的致死率如此之高,只是沒到年齡,推遲了發病期。
腹部肥胖,引發女性心髒病的致命傷
腹部肥胖是更年期後女性的致命傷。因為肥胖,高血脂症就隨之而來,膽固醇的物質容易在血管沉積,造成血管變細、動脈硬化。張雅君教授指出,女性的體重指數(BMI指數)應小於24,腰圍應在80cm之下,這是預防冠心病的一個重要指標。
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還有二手煙的吸入也是重要原因。“雌激素對女性有多方面的綜合影響,比如對脂類代謝的影響,它具有調整血脂的作用,使高密度脂蛋白增高,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在心血管方面,它調整一氧化氮,使血管舒張,增加供血,調節內壁細胞功能,減小血管內皮炎性的血管損傷。”張雅君教授解釋了雌激素扮演的重要角色,“但是絕經後的女性隨著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內皮細胞的炎性活躍因子更高,血管更易發生鈣化。雌激素的減少給女性帶來了綜合性水平的下降。”
因而,絕經後的女性對心血管的管理應更為重視。如果血脂高於正常值的話,首先從飲食調節,少吃高膽固醇的食物,少鹽少油。另外,通過適量的運動也具有改善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定期到醫院做檢查,以便及時得到醫生的治療方案。
情緒不佳引發症狀,易與真正的冠心病混淆
多重角色的負擔、競爭的壓力和超負荷的生活壓力使女性的心理問題日益凸顯,情緒方面的因素有時也會引發心血管疾病。但需要弄清楚究竟是因為情緒問題而出現了一些心血管疾病的症狀還是真正誘發了疾病?張雅君教授解釋,這裡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病理基礎改變,情緒的波動誘發疾病或加重疾病;二是外界影響(壓力過重、心情不舒暢、極度興奮)會造成交感神經系統過度興奮,使心跳加快,會產生胸悶、氣短、心慌無力等症狀,但其實對於冠狀動脈血管的管腔狹窄沒有直接的作用。因此人們特別容易混淆症狀,搞不清到底是心髒真的出了問題還是因為情緒因素引起的,易忽視疾病本身的狀態。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心房顫動也是非常容易被人忽視的症狀。房顫是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心跳頻率快而無規則,極易引起血栓風險,也是引起腦血管病發生的重要因素。血栓脫落後進入腦部容易引發腦血管堵塞,造成大面積的腦梗,產生意識障礙。房顫引起的腦卒中已有大量的臨床病例。女性房顫死亡率是非房顫患者的1.9倍。
如果上述這些症狀頻繁發作,就應及時請專科醫生評估心髒血管的功能或是病理改變,及早地了解心血管疾病的病理改變,掌握疾病的程度是非常重要的。由於心電圖檢查的陽性率較低,一般采取平板運動心電圖,觀察增加心髒負荷的狀態下是否有心肌缺血的改變;其次可以做心髒超聲,檢查是否有心髒結構或功能的改變;更精確的可以做冠狀動脈CT造影,看下冠狀動脈處於怎樣的狀態,血液測定,了解相關危險因素有哪些。
(實習編輯:徐建霞)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富含多鉀食物的飲食能使用中風危險降低21%,同時還可以降低心髒病危險。富含鉀的食物包括
抗心律不齊藥 如果心跳不規則或不平穩(稱之為心律不齊),就必須對心髒的收縮速率進行調整。抗心律不齊藥(如丙吡胺、美西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