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科疾病 >> 其他常見疾病 >> 心力衰竭 >> 心衰會產生什麼不良影響?

心衰會產生什麼不良影響?

  目前,慢性心力衰竭的發生率是日益增長,中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已超過1000萬例。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血管疾病終末階段出現的一種臨床綜合征,它是一個緩慢的發病過程。

心衰會產生什麼不良影響?

  心衰會產生什麼不良影響?

  心衰被稱作“生命的絆腳石”,是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終末階段。大部分患者都會出現心慌、呼吸困難、夜睡不能平臥、下肢浮腫、乏力等症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有些人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心衰的發生在於調節心髒泵功能的神經內分泌過度激活,使心髒這個通過反復收縮推動血液向全身流動的泵活動力度加大,速度加快,增加了心髒的負荷。長期心髒負荷過重,心髒的形態就會發生改變,逐漸變大,也就是醫學上所說的“心室重構”,這會導致心髒的舒縮能力下降,功能受損。所以,能使心髒負荷過重或能造成心肌損傷的因素都可導致心衰的發生,因此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肺心病、心肌炎、擴張型心肌病、心瓣膜病、貧血以及有突發心髒病史或心功能不全等患者,都屬於心衰的高危人群,這些人群在秋季更應該做好防護,防止心衰的發生。

  男性心力衰竭幾率更高

  中年男性外表強壯,其實“內心脆弱”。門診統計數據表明,前往就診的男性病人明顯多於女性病人。

  最新醫學研究也顯示,男性罹患心力衰竭的風險是女性的1.24倍。胸科醫院心內科教授倪幼方認為,由於男性承受的社會壓力較女性大,而且,不少男性在平時生活中吸煙、飲酒過度,體重超重,所以增加了中年男性心力衰竭的幾率。

  心功能衰竭飲食要多加注意

  少食多餐,容易消化

  心力衰竭的病人,一般病情都比較重,大都臥床休息,活動量大大減少,再加上肝髒和胃腸道郁血,食欲與消化能力均較差,有的病人還出現腹脹、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因此,應采用定時定量和少食多餐的方法,一日最好吃4-5餐,每餐吃八分飽。食物以流食和半流食為好,如粥、藕粉、蛋花湯、牛奶、面條、薄馄饨皮、餅干、面包干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果吃得過飽會使胃腔擴大,影響膈肌活動,致心肌功能減退,不利於心髒的康復。

  根據病因,調配飲食

  對於不同病因的心髒病所引起的心力衰竭,可調配不同的飲食,如高血壓性心髒病和冠心病病人,要注意限制食物中的總熱量,控制體重,每天每公斤體重所供熱量以不超過30千卡為宜,逐漸糾正肥胖,減輕心髒負擔。高脂血症是引起冠心病的病理基礎,心髒病患者合並貧血,則需補充鐵劑,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芝麻醬、大棗、黑木耳、瘦肉、豬肝、羊肝等應適當多吃。

  限制食鹽量

  鹽還有吸附水分的作用,攝入過多,體內水分就會增加,全身血容量也就隨之增加,直接增加了心髒的負擔,使心力衰竭程度加重。因此,一定要限制食鹽攝入量。輕度心衰的病人,每日限制食鹽在3克以內(正常人每天需要食鹽6克);重度心力衰竭的病人,出現全身浮腫、尿量減少、心慌、氣急、不能平臥時,可吃無鹽飲食或代鹽飲食。

  注意營養,食物多樣化

  在不增加心髒負擔的前提下,要特別注意病人必需的營養成分的供給,以便改善全身營養狀況,增強機體抵抗力,加強心髒功能。平時適宜多吃些富含優良蛋白質、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的食物。鼓勵病人盡可能地多吃一些瘦肉、魚類、蛋類、乳類、豆類。多吃蔬菜和瓜果,既能補充體內所需的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素,又能疏通大便,防治便秘,對病人大有益處。

  補充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

  多食用鮮嫩蔬菜、梨、草莓等,以補充足夠維生素,保護心肌功能,增強身體抵抗力。注意補充鉀及鎂,因慢性心力衰竭,用排鉀性利尿劑和洋地黃藥物時,會使胃腸淤血,食欲減退。鉀鹽攝入量減少,所以應選擇含鉀較多的食品,如川冬菜、紫菜、荸荠、紅棗,以及谷類等含鉀豐富的食物。

  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供給安(300克-350克)/天,因其易於消化,在胃中停留時間短,排空快,可減少心髒受胃膨脹的壓迫。宜選時含澱粉及多糖類食物,避免過多蔗糖及點心等,以預防脹氣、肥胖及甘油三酯升高。

  補充維生素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胃納較差,加上低鈉飲食缺乏味道,故膳食應注意富含多種維生素,如鮮嫩蔬菜、綠葉菜汁、山楂、鮮棗、草莓、香蕉、橘子等,必要時應口服補維生素B和C等。維生素B1缺乏可導致腳氣性心髒病,並誘發高排血量型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葉酸缺乏可引起心髒增大伴充血性心力衰竭。

熱門文章
保持血壓穩定,有個良好心情!

保持血壓穩定,有個良好心情!!  人到中年會有很多身體上的毛病出現,如高血壓、冠心病等常見疾病,但治療不當會引起很嚴重的

怎樣治療冠心病?

概 述 冠心病但當今社會,這個醫療水平發展的社會,治療冠心病已經不再是難題了,都是很常見的治療手段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