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科疾病 >> 其他常見疾病 >> 心力衰竭 >> 夏季猛喝水警惕心力衰竭 心衰有哪些危險因素?

夏季猛喝水警惕心力衰竭 心衰有哪些危險因素?

  然而,兩個小時後,下午2點,吳老師突然感到心慌、胸悶,渾身大汗淋漓,腿發軟,一頭載倒在馬路上。全家人一下子慌了手腳,連忙開車將老人送到當地醫院,接診醫生查看了病情後便在第一時間將病人轉到市第一醫院急診。

  心髒科專家立即為其做了心動圖檢查,結果發現吳先生的心髒肌力已減弱,血從心髒內已經泵不出來。此外,心髒裡一根血管也完全堵塞。由於病情危急,吳老師通過綠色通道被推進手術室。

  “老先生之所以突發心髒病,主要是因為喝水太多的緣故。”隨著天氣越來越炎熱,不少人每天都要喝入大量的水來解渴,但心髒病病人不能如此,大量喝水會加重病情,一定要注意。“尤其是對於曾經被診斷為心力衰竭的患者來說,夏季水的攝入量要根據汗液和尿液的排出量來確定,並且應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進行補充。如果患者一次喝下太多水,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使血容量增加,增加心髒的負擔,使病人出現胸悶、氣短等症狀,加重患者病情。”

  夏季天氣炎熱,出汗較多,人們就會依靠大量的喝水來補充身體裡流失的水分,但專家提醒,補水多了非常容易誘發心力衰竭。

夏季猛喝水警惕心力衰竭 心衰有哪些危險因素?

  心衰危險因素的確定

  1.基本病因

  幾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終都會導致心力衰竭的發生,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動力學負荷過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損傷,均可造成心肌結構和功能的變化,最後導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

  2.誘發因素

  在基礎性心髒病的基礎上,一些因素可誘發心力衰竭的發生。常見的心力衰竭誘因如下:

  (1)感染如呼吸道感染,風濕活動等。

  (2)嚴重心律失常特別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顫動,陣發性心動過速等。

  (3)心髒負荷加大妊娠、分娩、過多過快的輸液、過多攝入鈉鹽等導致心髒負荷增加。

  (4)藥物作用如洋地黃中毒或不恰當的停用洋地黃。

  (5)不當活動及情緒過度的體力活動和情緒激動。

  (6)其他疾病如肺栓塞、貧血、乳頭肌功能不全等。

夏季猛喝水警惕心力衰竭 心衰有哪些危險因素?

  如何及早識別心衰

  心力衰竭就是心功能極度減弱,不能泵出足夠的血液以滿足機體需要。如不及時搶救,會有生命危險。抽樣調查顯示,我國成人心衰患病率為0.9%,而且隨著年齡增長而迅速上升,7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更達到10%以上。

  醫生指出,慢性心衰患者多會出現皮膚蒼白、多汗、四肢冷等症狀,嚴重者有青紫、疲勞、肝髒進行性增大。患者及家屬應主動了解一些心衰的早期表現,以便盡早采取相應措施。

  當患者感覺體力下降、全身浮腫(一般先從足踝部開始腫起),稍活動就心悸、胸悶,特別是睡眠時出現咳嗽氣喘,不能平臥,必須坐起或墊高枕頭才能慢慢平息時,就應引起重視。若不積極治療,病情會進一步發展為肺水腫,患者吐泡沫樣痰或粉紅色痰,情況則更加危險。一旦心衰患者發生上述情況,一定要盡快送醫。

  發現心衰如何急救?

  如果出現喘憋症狀,應馬上讓患者采取坐位,可坐在床邊或椅子上,雙腿自然下垂或踩在小板凳上,上身前傾。這種姿勢能有效減輕心髒負擔,緩解喘憋症狀。有條件者可給予吸氧,然後馬上撥打急救電話。需要注意的是,就醫途中要堅持端坐位,兩腿下垂,絕不能讓患者勉強步行去醫院。

夏季猛喝水警惕心力衰竭 心衰有哪些危險因素?

  生活中有哪些方法能預防心衰呢?

  1.運動

  適當的運動可以讓你的心衰危險大大的降低,運動強度較高的男女,其心衰危險分別降低33%和36%。

  2.適度的合理休息

  休息是減輕心髒負擔的重要方法,可使機體耗氧明顯減少,使腎供血增加,有利於水腫的減退。

  3.戒掉吸煙的毛病

  香煙中的焦油和煙鹼可直接損害心血管,促使冠狀動脈血管發生痙攣,加重病情,引發心絞痛、心肌梗塞和心衰。對於心血管患者而言,一定要盡早戒煙。

  4.注意保暖

  預防心衰的發生,朋友們要注意保暖,特別是冬天,不能只要風度,不要溫度,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出現發燒、貧血、甲亢等疾病,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不要呆在家裡諱疾忌醫。

  5.注意心情

  預防心衰還要注意心情調理,要愉快而不過分激動,動不動就要與他人爭執、爭強好勝、容易生氣等都會導致心髒病的高發。

熱門文章
血壓正常也不可隨意停藥

血壓正常也不可隨意停藥  正常成人血壓低於140/90mmHg。  國際公認的高血壓診斷標准為:  收縮壓≥140

圓白菜食療,呵護心腦血管健康

研究證明,圓白菜的食療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圓白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E、茁—胡蘿卜素等,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