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十年百項”2008年冠心病血脂干預技術推廣項目日前在京啟動,該項目旨在運用在膽固醇干預方面充分的臨床研究證據,貫徹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
減少血液中的“壞膽固醇”
衛生部印發的《血脂異常與心肌梗死和腦血栓防治知識宣傳要點》指出,目前我國約有1.6億人患血脂異常,成人血脂異常總患病率為18.6%,我國每年死亡人數中約有40%死於心血管疾病。我國心血管病以缺血性(包括冠心病和腦血栓)為主,其病理基礎是動脈粥樣硬化。血脂異常是引發這些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因此,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應從控制血脂異常開始,而血脂異常的首要治療目標就是降低膽固醇。
警惕:血脂異常可導致猝死

血脂是血液中各種脂類物質的總稱,其中最重要的是膽固醇和甘油三脂。膽固醇可分為“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濃度超過正常值後,就會在血管內逐漸形成斑塊,阻塞血管,而“好膽固醇”則能減緩斑塊的生長速度。無論是‘壞膽固醇’含量增高,還是甘油三脂增高,或兩者皆高,統稱為血脂異常,即高脂血症。
“壞膽固醇”形成的粥樣硬化斑塊,就像潛伏在動脈壁上的腫瘤,外面是層包膜。血液裡的“壞膽固醇”越多,斑塊就越大,甚至引起阻塞,引起冠心病、心肌缺血等。專家指出,這些斑塊像是定時炸彈,會在沒有先兆時“爆炸”,有研究表明,當人群膽固醇下降1%,冠心病的發病率下降2%。因此,專家提醒居民,從血脂異常角度來看,引起冠心病的最重要因素和必備條件就是高膽固醇,尤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的升高,所以,血脂異常的首要治療目標是降低膽固醇。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洪昭光強調說,猝死雖是在頃刻間發生,然而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等卻是動脈粥樣硬化發展過程中的“瓜熟蒂落”,而血脂異常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第一項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