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我國人群血脂異常檢出率明顯增高,1.6億人患有各種類型的血脂異常。上周的“名醫網上聊”中,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心內科主任張代富教授與讀者網聊了血脂異常的話題。從讀者提問中,專家感到市民在血脂異常防治中依舊存在不少誤區。
甘油三酯超標者多 年底各單位接踵而至的體檢查出了不少“高血脂族”。從事媒體工作的張先生也被發現“甘油三酯2.51”,遠遠超出正常值。據了解,類似張先生這種大腹便便者不少都是高血脂患者。他們平常工作比較忙,雙休日也經常加班,動不動還要赴飯局、陪客戶、多飲酒,卻又疏於鍛煉,基本不去健身。致使血液中的脂肪沒法燃燒消耗,積聚後導致高血脂。與此同時,由中國企業家健康工程、中國醫師協會等組成的中國企業家健康課題項目組日前發布的報告稱,我國企業家群體高血脂症高發,異常率為41.53%。 東方醫院心內科主任張代富教授告訴記者,健康人的平均血膽固醇含量為每100毫升血中有160毫克,如超過220毫克為過高;甘油三酯為85毫克,如超過160毫克為過高。日常門診中,超標者比比皆是,但卻難以引起他們的重視。 不運動壓力大是主因 “別以為那些挺著將軍肚的男性都活得衣食無憂逍遙自在,其實他們十有八九是高血脂。”張教授認為,高血脂是血脂異常的主要表現,是一種現代“富貴病”,不妨留心我們身邊那些胖子,他們大都有高血脂,肥胖與高血脂如影隨形。尤其是在氣溫低的冬天,不少人缺乏必要的運動,又喜愛食用高熱能食物,如肉類、甜食類、湯類等,容易增加脂肪,導致血脂升高。 現代高節奏的生活讓不少人難以放松身心,致使壓力大也成為一個患病因素。過大的壓力在沒有加以預防和引導的前提下,完全有可能轉化為危害健康的疾病。尤其是很多存在隱匿性心理疾病的患者,該病對身體的損害是隱匿、逐漸、進行性和全身性的,不治療的直接後果,將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特殊人群每年檢測一次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戚文航教授指出,目前大眾對“三高”的認識誤區中首先是:“血脂偏高”、“膽固醇異常”是多吃少動的生活方式導致的。對此,戚文航教授指出,膽固醇異常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生活方式病。它雖然與飲食、運動有一定關系,但並不是只要忌口、多運動就能解決的。在導致以冠心病為主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因素中,年齡、性別、冠心病家族史等危險因素不可改變。在可改變的因素中,引起嚴重危害的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過高。此外,同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以及有吸煙習慣也是導致膽固醇沉積、誘發冠心病的重要因素。很多體重較輕的瘦人與嚴格素食者常以為自己絕不會發生血脂偏高、膽固醇異常問題,事實上,只要有上述危險因素,就可能出現冠心病。 還有不少人認為,高血脂就是甘油三酯高,就是血黏度高、血流緩慢。其實,血脂是血液中所含脂質的總稱,其中主要包括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戚教授指出,據衛生部前不久發布的《中國血脂異常防治指南》明確指出,患有冠心病或糖尿病等疾病或者已發生過心梗、中風的患者,在血脂治療值和目標值上,與化驗單上所標注的正常值是不同的。重點人群,即40歲以上男性、絕經女性、肥胖者、有黃色瘤、血脂異常及心腦血管病家族史者的膽固醇指標,也不能僅僅參考化驗單上“不高於3mmol/L”這一指標。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此類人群應每年檢測一次血脂。 別把保健品當降脂藥 在當前一些不規范宣傳中,經常出現保健品或中藥可以軟化血管、降低血黏度,服用無副作用之類的提法。專家再次重申,目前,醫學界公認他汀類藥物為降膽固醇治療的主導藥物。在目前的心腦血管疾病高發季節,患者一定要關注疾病的發展,特別是膽固醇指標,積極展開治療。飲食原則:高維生素、高纖維素、高鈣、低脂肪、低膽固醇、低鹽飲食;每日食鹽量降低到4~5克,可使收縮壓平均降低4~6毫米汞
7月22日中午,王欣突發胸痛不適,全身冒汗,並伴有惡心症狀,但王欣仍堅持上班,直到晚上支撐不住才被同事送到湖南省第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