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是,在過去幾十年中,我國高血壓的患病率正在快速增加。我國成年人中估計的高血壓人數已經從1960年的3000萬增加到1980年的5900萬,而後又增加到1991年的9400萬,而現在是1.6億,每年新增高血壓患者600多萬,另有150萬人死於由高血壓引起的中風。
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正是經濟新興地區一個繞不過去的“坎”。一位醫學史專家指出,由於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收入不斷增加,這就使得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居民足以購買各種食物,但與此同時,他們在平衡膳食,預防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方面的知識不夠普及,並且體力活動減少,生活節奏緊張,吸煙、飲酒無節制,遂使心血管病成為目前發展中國家的一個主要死亡原因。有人預測,高血壓引發的心血管病將在亞洲、拉美、中東和非洲的某些地區大規模流行。印度1990年非傳染性疾病占總死因的29%,據預測至2020年將升至57%。中國將由58%升至2020年的79%,其中心血管病占首位。20年後,心血管病將在發展中國家流行,其中主要是腦卒中和冠心病。 更讓人感到不安的是,在我國高血壓普遍存在著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殘疾率高的“三高”和知曉率低、治療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特點。2004年10月12日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中指出: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18.8%,估計全國現患病人數為1.6億,比1991年增加7000多萬,而人群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僅為30.2%、24.7%和6.1%。這些數字使我國成為世界上高血壓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另一方面,一向被認為是中老年“專利”的高血壓病,在我國正在演變出一種新的趨勢,這就是低齡化趨勢。最近,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院在進行樣本含量達萬人以上的高血壓流行病學調查研究時發現,15歲——20歲的青少年中高血壓患病率為3.18%,而1979年——1980年全國城鄉人口普查,這個年齡組高血壓患病率為3.11%。 究其原因,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院心內科主任於玲范認為,中小學生患高血壓的罪魁禍首是遺傳因素和高糖、高脂飲食,導致營養過剩及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父母患有高血壓病者,其子女發生高血壓的幾率比正常人高出2倍,而患肥胖症的兒童高血壓病發生幾率是正常體重者的2至6倍。另外,學習過度緊張,精神心理壓力大、與老師或同學發生不愉快都可能引起血壓增高,甚至患上了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