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六大因素
第一,糖尿病:高血糖不僅累及微血管,也能導致大血管病變,其危害不在高血壓之下,其腦出血的發生率要比正常人高2~3倍。 第二,高血壓:特別是無症狀或沒有控制好的高血壓,是引發急性心肌梗死和腦血管病的導火索。以腦血管為例,高血壓患者發生腦梗死或腦出血(即腦卒中)的概率是正常人的4~7倍。 第三,吸煙:就血管而言,煙草中以尼古丁為代表的多種有毒物質可以刺激身體自主神經,使血管收縮、痙攣,小動脈變細,血液中含氧量減少,損害血管壁,導致血壓升高,腦血管舒縮功能障礙及加速動脈硬化等。 第四,血脂異常:無論是高膽固醇、高三酰甘油或低密度脂蛋白,都會增加心腦血管病的發病危險。 第五,情緒:精神壓力可引起血管收縮,加速血管老化,增加心性猝死的危險。 第六,肥胖:肥胖易與糖尿病、血脂異常、高血壓結緣,從而使血管老化的程度大大提高。 避免進入心血管疾病的誤區 避免進入心血管疾病的誤區,冠心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殺手,帶給患者很大的痛苦。近日,心血管專家研究發現,心血管治療時應注意幾個常見誤區,避免進入誤區給治療帶來更大的障礙。 避免進入心血管疾病的誤區,很多人認為能不吃藥就不吃。很多患者犯心絞痛時,總是忍著不吃藥,以為經常吃藥有了耐藥性,以後就無效了。其實,心絞痛的急救用藥,如硝酸甘油等,只有長期服且使用過於頻繁時,才可能產生耐藥性;間斷服用,甚至一天吃上三四次,不會形成耐藥性。另外,心絞痛發作時,及早服藥治療,可以迅速緩解病情,減輕心肌損傷,降低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幾率。 只有老人才得冠心病和高血壓 有些年輕人認為,冠心病和高血壓是老年人的“專利”,其實不然。就高血壓而言,我國6―18歲的中小學生中,發病率就已達到8%。所以,對於有高血壓家族史的年輕人來說,特別是30歲以後,應定期測量血壓,以便及早發現、治療。生活中應注意糾正誘發血壓增高的不良習慣,如飲酒、口味過鹹等。冠心病是心髒血管的動脈硬化,這個過程早在青年甚至幼年時期就已經開始,而只有血管狹窄到一定程度,或合並急性血栓形成時才會有明顯症狀。受飲食、習慣及環境等影響,目前我國的冠心病發病年齡明顯提前,很多年輕人出現冠心病、心肌梗死,甚至因此而死亡。 盡量不手術 有些冠心病患者覺得手術有風險,在緊急時刻不願手術,錯失救治良機,甚至失去了生命。其實,冠心病介入治療已有20多年歷史,創傷小、效果好,它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資料表明,我國僅有30%的急性心絞痛、急性心梗等患者在發病後6小時內接受了緊急介入手術;高達70%的急性冠心病患者由於種種原因選擇了藥物保守治療,效果很不理想。因此,人們要改變這種認識上的誤區,如果病情需要且經濟條件許可,介入治療無疑是一種明智的選擇。一些冠心病的症狀極為隱蔽,甚至能認為是”無”症狀。但是冠心病隱蔽的症狀有哪些呢?
三尖瓣閉鎖是一種紫绀型先天性心髒病,發病率約占先天性心髒病的1~5%。在紫绀型先天性心髒病中繼法樂四聯症和大動脈錯位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