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昏迷不醒的林女士被120送往市中醫醫院,內分泌科醫生陶毅一看,這是自己的一個老病號,2015年因糖尿病已三度入院。經檢查,林女士的血糖高達66.6mmol/L(正常空腹血糖應低於6.1mmol/L),由於手指血糖儀爆表,完全測不出數值,他只得抽取患者靜脈血送檢驗科檢查。不久他便接到檢驗科工作人員來電,再三核實“是否血液樣本出了問題”——這一指標已打破檢驗科最高記錄。
除了“創記錄”的血糖,林女士入院時血液PH值和血壓也嚴重偏離正常值,多器官功能衰竭,入院便告病危。經連夜搶救,患者於次日清晨對刺激有了反應,並在醫護人員一個春節的精心護理下,身體漸漸好轉。
誰料出院在即,林女士竟耐不住嘴饞,溜出去偷偷吃了一頓鹵雞爪。護士為她做例行檢查,發現血糖指標再次飙升到25mmol/L,只得延期出院。
引起血糖高的病因
(1)氣候因素:寒冷剌激可促進腎上腺素分泌增多。肝糖原輸出增加,肌肉對葡萄糖攝取減少,而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夏季炎熱多汗,注意補充水分,否則血液濃縮而血糖增高。
(2)過多食入高油脂食物:引起胰島功能不能很好分泌胰島素使血糖升高。
(3)感冒:感冒後可使血糖升高。
(4)長期便秘:導致代謝紊亂,血液循環不利,影響血糖。
(5)患者因外傷、手術、感染發熱,嚴重精神創傷,嘔吐、失眠、生氣、焦慮、煩躁、勞累、以及急性心肌梗塞等應激情況:可使血糖迅速升高,甚至誘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6)工作環境、生活環境的突然變化:導致病患者暫時性機體不良反應。
怎麼通過飲食調節高血糖
1.控制總熱能是糖尿病飲食治療的首要原則。攝入的熱量能夠維持正常體重或略低於理想體重為宜。肥胖者必須減少熱能攝入,消瘦者可適當增加熱量達到增加體重。
2.供給適量的碳水化合物。目前主張不要過嚴地控制碳水化合物,糖類應占總熱能的60%左右,每日進食量可在250克~300克,肥胖應在150克~200克。
3.供給充足的食物纖維。流行病學的調查提出食物纖維能夠降低空腹血糖、餐後血糖以及改善糖耐量。
4.供給充足的蛋白質。糖尿病患者膳食中蛋白質的供給應充足。有的患者怕多吃蛋白質而增加腎髒的負擔。當腎功正常時,糖尿病的膳食蛋白質應與正常人近似。
5.控制脂肪攝入量。有的糖尿病患者誤認為糖尿病的飲食治療只是控制主食量。其實不然,現在提倡不要過多的控制碳水化合物,而要嚴格的控制脂肪是十分必要的。
6.供給充足的維生素和無機鹽。凡是病情控制不好的患者,易並發感染或酮症酸中毒,要注意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尤其是維生素B族消耗增多,應給維生素B制劑,改善神經症狀。
7.糖尿病患者不宜飲酒。酒精能夠產生熱能,但是酒精代謝並不需要胰島素,因此少量飲酒是允許的。
8.合理安排進食。糖尿病患者應合理安排每日餐,每餐都應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以有利於減緩葡萄糖的吸收。
9.應控制油炸食品,粉條薯類食品及水果。但不是不吃薯類和水果,應學會自行掌握各種食品交換的方法,這樣才能夠達到平衡營養。
近日,一名中年男子因喝了兩碗雞湯後出現肚子痛、嘔吐等症狀,被家人送到煙台業達醫院(原煙台開發區醫院)就診
醫學上對腦出血的病因的探求,大家從沒有停止過,很多疾病都是在了解了病因之後,才會有解決方案,不管是預防還是治療,那麼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