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險
公園裡發病摔倒後半身癱了幸虧好心人送醫及時
隨著天氣變冷,64歲的蔣先生近半個月總感覺越來越頭痛,很怕涼,睡覺都得戴帽子。15日,蔣先生在道裡區一公園散步,突然摔倒在路邊,路人將他扶起後,他右側肢體無法活動,好心人隨即將他送到醫院。
在檢查過程中,蔣先生說話越來越說不清楚,右側肢體也逐漸完全性癱瘓。檢查後醫生診斷,蔣先生為腔隙性腦梗塞。“蔣先生送醫過程中出現尿失禁及進行性失語”,據醫院腦二科主任介紹,醫生當即給他進行了全顱檢查,發現多個小點狀略新鮮梗死灶,腦動脈血管多發狹窄,雙側頸內動脈起始部重度狹窄,“幸虧及時將血栓吸了出來,現在患者各項指標平穩,四肢已經活動正常了”。
據主任介紹,“最近每天都能接診十余名腦血栓患者,有的患者錯失救治的最佳時機,造成後遺症甚至死亡。”
支招
腦血栓發病急送醫前牢記發病症狀
血栓易導致腦梗塞發生,主任提醒市民,腦梗塞來病急重,但有些症狀仍可提前判斷。如前循環栓塞,患者症狀多為對側下肢的感覺和運動障礙甚至偏癱、失語等,嚴重時可致昏迷;後循環栓塞可引起吞咽障礙、意識障礙以及深度昏迷等。一旦發病,家屬要第一時間將患者送醫,並牢記發病前具體症狀,便於搶救。
“現在服用溶栓藥物的時間為4.5小時,但溶栓效率還是不高”,主任表示,目前,腦外科采取的機械式取栓可以做到前循環頸動脈系統循環栓塞8至10小時給予治療,後循環則可做到24小時,最長可達72小時進行治療。
當心
寒冬干冷運動少“軟血栓”易上身
主任介紹說,血栓是在心髒或血管內出現的固體狀物質,易堵住血管進而引發腦栓塞。“硬血栓”通過點滴和吃藥是無法溶栓的,“若血液過於粘稠,處於高凝集狀態,在血管裡流動不暢,就容易形成凝血塊,即‘軟血栓’。”主任表示,冬季缺乏運動、氣溫較低,市民更應時刻關注,預防此類血栓的形成。
主任說,“血液粘稠度高的人,早晨起床後多會頭暈、迷糊;午飯後,還會十分困倦;平時總感到疲倦無力、健忘,甚至出現聽力障礙、視力模糊等”。
預防
常吃洋蔥大蒜營養血管防血栓
主任建議,冬季,市民要保證良好的睡眠,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戒煙少酒,勞逸結合,堅持鍛煉。
在飲食上,玉米對血管十分有益,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豆制品等,尤其要經常吃些洋蔥、大蒜、小毛蔥這種既營養血管又降低血稠的食品。辣椒、芹菜、菠菜、黃瓜、菌類、胡蘿卜、蘋果、葡萄等也可促進血流通暢,防止動脈硬化。另外,晚上睡覺前喝杯開水,平時也要養成飲水習慣,平衡心理、保持樂觀、定期體檢。
護理
針對可能的病因,積極預防。加強對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防治。
1.對於高血壓患者,應將血壓控制在一個合理水平。因為血壓過高,易使腦內微血管瘤及粥樣硬化的小動脈破裂出血;而血壓過低,腦供血不全,微循環淤滯時,易形成腦梗死。所以應防止引起血壓急驟降低,腦血流緩慢,血黏度增加,以及血凝固性增高的各種因素。
2.積極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3.講究精神心理衛生,許多腦梗死的發作,都與情緒激動有關。
4.注意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適度的體育活動有益健康。避免不良嗜好如吸煙、酗酒、暴飲、暴食。要以低脂肪低熱量,低鹽飲食為主,並要有足夠優質的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及微量元素。飲食過飽不利於健康,霉變的食品、鹹魚、冷食品,均不符合食品衛生的要求,要禁食。
5.當氣溫驟變,氣壓、溫度明顯變化時,由於中老年人特別是體弱多病者,多半不適應而患病,尤其是嚴寒和盛夏時老年人適應能力差,免疫能力降低,發病率及死亡率均比平時高,所以要特別小心。
6.及時注意腦血管病的先兆,如突發的一側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軟弱乏力,嘴歪,流口水;突然感到眩暈,搖晃不定;短暫的意識不清或嗜睡等。
中年人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 健康的生活習慣有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其他慢性病的發病率,而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不管從什麼時候開
概 述 室性早搏,又稱過早搏動,簡稱為早搏,通常指的是由異位起搏點發出過早沖動從而引起的心髒搏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