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百科 >> 疾病診斷 >> 中風者的CT表現

中風者的CT表現

  腦卒中又稱為中風或腦血管意外,可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兩種,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急性腦循環障礙疾病。以高血壓和腦動脈硬化最為常見,好發於中老年人。由於腦出血和腦塞梗塞二者治療的方法不同,治療前明確診斷十分重要,目前CT掃描是診斷腦卒中的首選方法。

  1、高血壓性腦內血腫:CT表現同血腫的病期有關。新鮮血腫為邊緣清楚、密度均勻的高密度區。2~3天後血腫周圍出現水腫帶,約1周後,血腫從周邊開始吸收,高密度灶向心縮小,邊緣不清,周圍低密度帶增寬。約於4周後則變成低密度灶。2個月後則成為近於腦脊液密度的邊緣整齊的低密度囊腔。CT可反映血腫形成、吸收和囊變的演變過程。在吸收過程中,如行增強檢查可見周邊的環狀增強,至囊變期則無增強。

  血腫好發於基底節或(和)丘腦。血腫周圍水腫以第2周明顯,可持續1個月。血腫及水腫可引起占位表現。基底節與丘腦血腫易破入腦室,表現為腦室積血部分密度增高。破入腦室的大血腫死亡率高,預後差。CT還可發現出血引起腦脊液循環梗阻所致的腦積水和腦擴大。

  2、腦梗塞:CT表現與梗塞類及病期有關,分述如下。

  1.出血性腦梗塞:缺血性腦梗塞經抗凝治療,血栓碎裂變小,向遠側移動,血液進入再通、但已有壞死的血管,易破裂出血而形成出血性腦梗塞。好發於皮質和基底節,為大片低度區中出現不規則的高密度出血斑。

  2.缺血性腦梗塞:腦血管閉塞後24小時內,CT可無陽性發現。以後則出現低的或混雜密度區,累及髓質和皮質,多為楔形和不整形,邊緣不清。常並發腦水腫和占位表現,1~2周後邊緣變清楚,2~3周後病灶變成等密度,與腦水腫消失和巨噬細胞反應有關。4~6周則變為邊緣清楚,近於腦脊液密度的囊腔,病側腦室擴大。腦梗塞3天至6周時於低密度區中可出現腦回狀,斑狀或環狀增強,多在皮質,也見於髓質。增強同腦梗塞後修復反應性新生血管長入有關,而血腦屏障破壞,造影劑血管外滲則是次要的。

  3.腔隙性腦梗塞:系因小的終未動脈閉塞所致,位於基底節與腦干,直徑小於1.0cm。為邊緣清楚的低密度灶。

  MRI適宜於觀察CT掃描為等密度的亞急性腦內血腫,已如前述。腦梗塞的發現MRI比CT掃描要早,一般起病後6小時MRI即可出現異常。腦干和小腦腔隙性梗塞灶的探測,MRI明顯優於CT。腦梗塞灶在T1WI上呈低信號,在T2WI上呈高信號。

  (實習編輯:黃翠君)

熱門文章
早搏的症狀需要早發現!

   其一:睡眠不足或過度勞累,可導致中樞神經功能的紊亂,增加心肌的興奮性,誘發早搏的發生。平時應該早睡,保證

急性心肌梗塞日趨向年輕化!

急性心肌梗死——這一冠心病中最危險的疾病,大多人首先想到是老年人的病。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