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季,急性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患者的發病率常會出現一個高峰。究其原因,多變的氣候是最危險的殺手。眾所周知,春季氣候最大的特點是反復無常。而此時,供暖期已過,居室內的溫度比起冬天來可能會更低。寒冷是多種心血管疾病誘發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氣溫不斷的高低變化中,有些病人又常常因麻痺大意而延誤治療,從而導致嚴重後果。
春季的陰雨天對心血管病人也十分不利。雨季天氣陰沉,氣壓下降,這種環境會影響人體的血管、神經、內分泌等功能,往往使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現胸悶、頭暈等不適症狀。另外,若不慎淋雨,則更有可能引起感冒受寒,誘發心血管疾病。 心腦血管疾病常見的早期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種: 頭暈,頭痛,耳鳴,視力減退,行為異常,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嘴角不自主流口水,一側肢體麻木、無力或活動不靈,心慌,胸悶,胸痛,眼前黑朦,咳嗽、活動時氣急,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下肢浮腫等。 患心腦血管疾病的病人,在春季節裡應重點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定期測量血壓,檢查心肺功能。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平時堅持按時服用降壓藥等常用藥物,外出時應備好一些急救藥物。 (2)注意保暖。居室溫度應保持在15~18℃左右,低溫可造成血流緩慢、血液粘稠度增高,可能導致血栓形成;血管收縮及痙攣,可造成心肌耗氧量增加。外出時更要注意頭和腳的保暖。同時要積極防治感冒、氣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3)堅持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如戶外散步、太極拳、氣功等。要合理安排運動時間和控制好運動量。運動量以不增心率為宜,或心率雖明顯增加,但經休息片刻後,便逐漸恢復正常,且不伴有胸悶、氣短、咳嗽、胸痛等,自我感覺良好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