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百科 >> 疾病症狀 >> 混合型慢性高原病的病因

混合型慢性高原病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混合型慢性高原病多發生於久居於高原的平原移居者及少數世居者,一般男性的發病率高於女性,兒童很少見,此外,吸煙,肥胖低通氣綜合征,睡眠呼吸紊亂等亦是造成高原人低氧血症發生的重要誘發因素。     (二)發病機制     混合型慢性高原病以紅細胞增生過多,肺動脈高壓和嚴重低氧血症為特征,而呼吸驅動減弱引起的肺泡低通氣是發生本病的基本因素。     與同海拔高度的正常人相比,本病的紅細胞數,紅細胞壓積及血紅蛋白濃度顯著增高,而且出現各種臨床症狀,Winslow對8例嚴重紅細胞增多病人進行了放血治療,經5周治療後血細胞比容從75%降到45%,肺動脈壓下降,心輸出量增加,並且運動能力明顯提高,但臨床症狀的改善有很大的個體差異,由於紅細胞增生過度使血液黏度增加,血流緩慢甚至小血管內微血栓形成,致氧運輸能力減弱,同時,因病人的紅細胞2,3-DPG濃度異常增高,使血紅蛋白氧解離曲線顯著右移,血液在肺部攝氧能力減弱,動脈血氧飽和度進一步下降,造成紅細胞增生的原因可能與通氣驅動減弱引起的肺泡低通氣有關。 混合型慢性高原病的病因   顯著肺動脈高壓是本病的另一特點,Hultgren在秘魯(4540m)檢查了3例慢性高原病即混合型慢性高原病的血流動力學的變化,平均肺動脈壓50mmHg,右心房壓9mmHg,血細胞比容72%,肺功能正常,當病人吸入100%氧時,肺動脈平均壓下降到30mmHg,但仍高於同海拔高度正常人水平,高原缺氧是發生肺動脈高壓的根本原因,長期持久的肺動脈高壓使右心負荷加重,右心肥厚以及衰竭;同時,低氧性肺血管收縮以及肺動脈高壓,可使肺小動脈發生形態學改變,血管中層平滑肌增殖,從而管腔狹窄,肺循環阻力增大,缺氧引起的肺動脈高壓以及肺血管形態學改變的機制很復雜,它包括神經體液,化學介質,離子通道等因素參與(詳見高心病節)。     通氣/血流(V/Q)比值失常及肺內分流:慢性高原病病人A-aDO2明顯大於正常人,這可能與V/Q比值失調有關,在正常情況下肺泡通氣和肺血流分布必須均勻協調,即V/Q比值為0.8,混合型慢性高原病,因低氧性肌性肺小動脈不規則收縮,使血流不均勻灌注,以及肺血管壁增厚,管腔狹窄甚至完全閉塞,和(或)血液黏度增高,血管內血栓形成等,均可導致肺毛細血管的總面積大為減少,生理無效腔量增加,在這種情況下,肺泡通氣量正常而肺血流量減少,使二者比值增大,病變區的氣體未能充分進行交換,出現低氧血症,另外,有個別病人即使吸入高濃度的氧則不能改善低氧血症,這可能由於顯著肺動脈高壓引起的肺內動.靜脈分流所致。
熱門文章
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症狀表現

不穩定型心絞痛發生時疼痛部位主要位於胸骨後或左胸前區,有手掌大小范圍,甚至橫貫全胸,界限不很清楚。疼痛有時可表現為上腹部

低碳到微糖 你了解嗎?

   很多年以後,一個清朗的夏夜,尚且年幼的孩子在你身邊玩耍,已經和你一起老去的戀人談著以前的事情。這時孩子抬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