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初始症狀如下:呼吸困難(60%),疲乏(73%),胸痛(47%),眩暈(41%),水腫(37%),暈厥(36%),心悸(33%)。1987年美國做了多中心的廣泛調查,對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的流行病學、病因學有了進一步了解。診斷和治療也比過去有了進步,但該病的預後仍然不好,多在症狀出現後數年內死亡。雖然1891年Romberg首次報道一例不能解釋的肺動脈高壓。但直到1950年心導管檢查術問世後“原發性肺動脈高壓”才得以診斷。那麼,此病該如何預防呢?
預後:

肺動脈高壓的預後取決於潛在疾病的成功治療。一般來說,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的預後較差從確診時起生存時間不到3年。然而也有用鈣通道阻滯藥和前列環素治療獲長期存活的報道而目前用內皮素拮抗藥經驗太少,無法對生存改善情況下結論。不積極治療病人最終可能死於惡化的右心衰除非行移植術
預防:
1、積極預防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是預防肺動脈高壓的關鍵要消除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戒煙、改善生活環境的空氣質量防治呼吸系統的疾病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提高防御疾病的能力
2、對慢性肺部疾病要積極預防和及時治療,防止轉為慢性遷延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