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曲張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單側或雙側下肢常感沉重、酸脹不適或疼痛,易疲勞或乏力,站立時明顯,行走或平臥時消失;小腿,尤其是小腿後面、下部可看見淺靜脈隆起、擴張、蜿蜒迂曲,甚至卷曲成團呈靜脈瘤樣改變,站立時更明顯;足背及踝周出現水腫,小腿下段及踝部皮膚萎縮、變薄,汗毛稀疏,出現色素沉著或並發皮炎濕疹;輕微損傷或感染時可在曲靜脈的遠端造成久不愈合的慢性潰瘍。
下肢靜脈曲張在經常久站久坐的人群中屬於常見多發病,然而如果聽之任之不引起足夠重視,它會極大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後果。
下肢靜脈曲張的危害
1、發病初期病人多有酸脹不適和疼痛後期受損靜脈隆起擴張迂曲以小腿大隱靜脈行程為重。
2、靜脈損傷。長期靜脈曲張的病人靜脈壁薄弱靜脈壓較高加之局部供血不足引起肌肉、脂肪組織萎縮曲張靜脈凸現於皮下輕度損傷即會引發潰瘍企鵝易損傷靜脈壁。
3、水腫合並濕疹。由於靜脈淤血引起組織水腫加重進而發生皮膚濕疹性變化。靜脈曲張發病的因素。
4、潰瘍。皮膚瘙癢病人會情不自禁的抓撓加重濕疹出現糜爛以及潰瘍。冰城長者常有皮膚萎縮、脫屑、瘙癢、色素沉著、皮膚和皮下組織硬結甚至濕疹和潰瘍的形成有時可能並發出血及血栓性靜脈炎。
5、壞死。這種潰瘍多發生在內踝上部和小腿內側下1/3處。由於組織供血不足潰瘍組織周圍變薄皮膚發黑變硬潰瘍長久不愈愈後易再復發。
因為下肢靜脈曲張造成的後果如此嚴重,所以在此提供一些預防方法:
一是不要長時間站立。患有下肢靜脈曲張的戰友,為防止下肢靜脈曲張進一步加重,要注意間隔休息,最好是每隔1小時坐下休息5分鐘。
二是常打裹腿。患有輕度靜脈曲張的人,為減輕症狀,可長期用彈力繃帶或綁腿裹纏小腿,注意要先從足部開始裹纏,逐步向上,以免引起足部水腫。對於還沒有出現靜脈曲張但平時需要久站久坐的人,應長期堅持穿長筒彈力襪,這樣能使皮膚產生向內的壓力,保護靜脈不向外膨脹。
三是做到“兩個高於”。坐位時腳要高於臀部,臥位時腳要高於胸脯,就地取材架高即可,這樣有利於靜脈、淋巴回流,從而防止患肢出現水腫,減輕下肢靜脈內壓力,促使血液回流。
四是體育鍛煉。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比如快步行走、增加下肢活動、做爬行運動或常做深呼吸等,都可以加強血液循環,使下肢靜脈營養充足,增強靜脈壁彈性,增強靜脈回血功能。
五是注意個人衛生,保持下肢皮膚清潔。最好每天用溫水泡洗下肢1-2次,自下而上進行洗擦。如果用赤芍、丹皮、桃仁、紅花等煎湯熏洗擦揉,效果更好。擦干後塗護膚脂保護。皮膚有破損者應避免使用刺激性強的鹼性肥皂或沐浴液洗澡,以免加重病情。
六是注意下肢護養。下肢應注意防寒保暖,但不宜采用強烈的“熱療”。因為溫度過高會使組織耗氧量增加,而患肢又處於供血不足狀態,從而使組織更加缺氧,疼痛加劇。下肢防寒保暖,從秋季開始,到第二年春季是多發季節,要隨著天氣變涼,逐漸增添褲祙等,且褲襪要寬松,不宜過緊,以免血流受阻。此外,要注意預防摩擦以免造成靜脈潰破而不易愈合。
七是按摩預防。按摩方法:首先是在足部,自足尖向足跟按捏;其次是雙手相對握腿,自足跟部起,自下向上摩持,漸至大腿根部,雙腿交替進行,不得逆向摩持;再次是雙手相對握腿,自足跟部起,自下向上按捏,漸至大腿根部,雙腿交替進行,不得逆向按捏。
下肢靜脈曲張治療方法有哪些?
一、非手術治療。
1、彈力襪或彈力繃帶:患肢穿彈力襪或打彈力繃帶使靜脈曲張處萎癟狀態。治療期間還應避免久站、久坐,間歇抬高患肢,此法僅能改善症狀,適用於:病變局限,症狀較輕。妊娠期間發病,鑒於分娩後症狀可以消失,可暫行非手術療法;症狀雖然明顯,但手術耐受力極差者。
2、硬化劑注射治療:僅適用於少量局限的病變,亦可作為手術的輔助療法,已處理殘留的曲張靜脈。注射硬化劑治療後立即開始主動活動,維持壓迫時間大腿1周,小腿6周左右。
二、手術療法是治療靜脈曲張最有效的方法。
1、深靜脈的處理:術前檢查若存在下肢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宜修復深靜脈“閥門”——瓣膜,以控制其返流,修復方法:腔內瓣膜修復術。腔外瓣膜修復術。靜脈瓣膜移植術。靜脈瓣膜移位術,目前常見方法是腔外瓣膜修復術或稱“戴戒術”。
2、曲張淺靜脈的處理:手術一直是治療此病的主要方法,隨著微創外科技術的發展,已經在臨床上采用曲張靜脈腔內激光治療、電凝治療、射頻治療和微創刨吸術等內窺鏡技術治療能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腔內激光治療、電凝治療和射頻治療等方法是在微創穿刺下進行手術,其原理是破壞靜脈內壁使之纖維化而達靜脈閉塞、曲張消失,具有創傷少、出血少、並發症低等優點。該手術除切口小外,尚有手術時間短、住院日少、術後恢復快等優點,最重要優勢是術後疤痕小或基本沒有疤痕。
3、靜脈性潰瘍的處理:功能不全交通支靜脈在下肢靜脈高壓和皮膚淤積性營養性改變和潰瘍起重要作用,故下肢靜脈交通支結扎術是治療下肢靜脈潰瘍和復發性靜脈曲張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