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癱是指胎兒,嬰兒,或兒童時期腦發育階段各種原因所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和發育缺陷綜合征。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功能障礙及姿勢異常,它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癫痫、視聽覺障礙、言語障礙、吞咽障礙、感知障礙、心理障礙、及學習困難等。腦性癱瘓常出現不正常的反射和不正常的肌力,腦癱並不等於弱智,事實上有些(25%)腦癱患兒智力正常,其中也有的是高智能兒。
腦癱的直接病因是患兒出生前、圍生期和出生後所造成的腦損傷和腦發育缺陷。 (1)出生前因素包括母體因素和遺傳因素。母體因素較多,如1.母親智力低下、癫痫。2.母親重度貧血、營養不良或有吸煙、飲酒、吸毒等不良習慣。3.母親患有泌尿系統感染、梅毒、高熱、哮喘、腫瘤、流感、腮腺炎、風疹、帶狀疱疹等慢性疾病。4.孕期使用利尿藥、活血藥、孕酮、雌激素等藥。5.妊娠早期先兆流產、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妊娠蛋白尿等。此外物理因素、化學元素、放射性化學物質照射都可能造成胎兒腦損傷。遺傳因素次黃嘌呤磷酸核糖基轉移酶缺乏、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以X-連鎖隱性遺傳方式遺傳的脫髓鞘病等。 (2)圍生期因素包括1.胎齡和體重:主要有胎齡<32周、出生體重妊娠<2000克、胎齡>42周、出生體重>4000克。出生越早,體重越低,腦癱的發病率越高。2.分娩時因素:產程過長、窒息產傷等。3.其它因素:在早產兒和低體重兒中,腦缺氧缺血和顱內出血的發生率明顯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