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病患者在過冬時尤其要注意以下幾個關鍵點。
1、控制危險因素:對引起本病的危險因素進行早期的、積極的、有效的預防,做到防患於未然。腦血管病患者一般都合並有高血壓、心髒病、糖尿病、動脈硬化、TIA(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其中的一種或幾種原發病,對於這些情況應該在醫生指導下堅持長期、正規、科學的觀察和治療。高血壓是腦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有高血壓病史的患者一定要堅持每天測量血壓,在醫師的指導下,調節用藥劑量,血壓的控制要根據個體差異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避免波動。另外高血壓患者應注意限制食鹽,飲食宜清淡,適當運動。
2、控制情緒:情緒的刺激對於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患者有很大的危險性,極度憤怒或緊張都有可能使腦血管破裂而誘發中風。因此,遇到各種情緒的刺激時不要過分激動,切勿與人爭吵,平時要記得保持樂觀愉快的心情。
3、避免過度疲勞:平時要做到生活規律,不要做超過自己體力和精力的事,如長途旅行、爬山等。
4、注意防寒保暖:平時要留意天氣預報,氣候變化時應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嚴寒刺激,特別是寒潮來襲、氣溫驟降時,要注意及時添加衣服。清晨醒來時不要立刻離開被褥,應在被褥中活動身體,並請家人將室內變暖和;洗臉、刷牙要用溫水;如廁時應穿著暖和;外出時戴手套、帽子、圍巾、大衣等,注意保暖。沐浴前先讓浴室充滿熱氣,等浴室溫度上升後再入浴。
5、堅持體育鍛煉,提高耐寒能力:可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體活動,如戶外散步、打太極拳、做氣功等。多到戶外曬10分鐘的太陽,血壓可下降6個毫米汞柱。紫外線照射可使機體產生一種營養素——維生素D3,維生素D3與鈣相互影響可控制動脈血壓。但早晨鍛煉不宜過早,鍛煉時間盡量安排在下午。
6、合理飲食:嚴格控制食鹽攝入量,每天不多於6克。飲食要低脂、低糖,應當多吃一些產熱量高和營養豐富的食物,如瘦肉、雞、魚、乳類及豆制品等,平時應避免吃油膩、煎炸食物、戒煙戒酒。另外注意要保持大便通暢。
另外,一旦發生言語不清,一側肢體麻木、無力,突發視力下降、失明,突發頭痛、眩暈等情況時應及早就醫,爭取早診斷、早治療,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腦梗死在發病3~6小時內進行治療的患者,比6小時後才得到治療的患者致殘率低40%。
飲食預防腦卒中遠離“三高”親近“三低”
腦卒中泛指各種急性的腦血管意外,包括腦出血、腦缺血梗塞、腦血栓形成、蛛網膜下腔出血等。這些疾病成因復雜,病後恢復慢,如果治療和護理不當還容易復發,有著很高的致殘率和死亡率。有研究表明,年齡(>50歲)、吸煙史、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壓、牙周病等,都是導致腦卒中發生的危險因素。血壓增高會使得腦血管破裂的風險增加,高血糖和高血脂會造成血流緩慢、動脈血管彈性下降、粥樣硬化形成,為腦部組織供血的血管網在“三高”的侵襲下,會逐漸喪失活力,變得脆弱、狹窄。
說到腦卒中的防治,離不開飲食和營養。通常而言,低鹽、低脂而營養均衡的飲食方式,有助於防范“三高”對腦卒中的誘發。
鹽的成分是氯化鈉,長期鈉攝入過多會降低動脈壁彈性,使人患高血壓。有研究發現,單純減少鹽分就可以使得1/3患者的血壓降低。一個人一天所需要的鈉鹽不過是1克左右(除非大量排汗),1克鹽大約只相當於花生米大小的一點點,我相信在座的有不少人在日常飲食中所攝入的往往要高出幾倍甚至十幾倍。多吃鹽會造成身體對其他幾種電解質如鉀、鎂、鈣的需要增加。高鉀飲食能促進身體鈉的排洩,而鎂元素有降膽固醇、擴張血管的作用,充足的鈣攝入可以避免因缺鈣造成的骨鈣溶出和鈣在軟組織、血管壁的異常沉積。由此可知,保持飲食中鈉、鉀、鎂、鈣等無機元素的平衡,攝入低鹽、高鉀、高鈣和高鎂的食物能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從而防范腦卒中。
低脂肪、低膽固醇的飲食,對於“三高”的治療、腦卒中的預防無疑是必要的。但要適度進行,避免矯枉過正,對老年人尤其如此。有許多熱衷保健的老年朋友認為動物脂肪有害無益,因而很少吃動物肉,動物內髒和蛋黃也因為膽固醇含量高而遭排斥。然而動物蛋白質相比植物蛋白含有較多的蛋氨酸、賴氨酸、脯氨酸和牛磺酸,是營養界公認的優質蛋白質,長期拒食可能會造成氨基酸攝入不足、血管脆性增加和彈性下降。不可否認,動物肝髒和蛋黃中膽固醇的含量確實很高,對於血脂異常的人來說,的確不適合隨意進食,但同時在常見食物中它們的營養價值排名靠前,如蛋黃中富含卵磷脂,而肝髒富含維生素A、D、B族和微量元素鐵、鋅、硒、銅等,完全放棄實在可惜,而善加利用則有助於營養均衡。有許多調查和研究都表明,腦出血的發生與蛋白質攝入不足相關,卻並非營養過剩,可見一味吃素並無益於減少腦卒中發生的危險。
概 述 我最近幾天坐下來或者躺下的時候總會覺得心跳的厲害。特別是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或者坐在電腦前面,
稍有常識的人都會覺得不可思議——在美國每年造成數萬死亡和數十萬致殘的心肌梗死,到中國來,拍拍胳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