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類:早知有三高,還是存僥幸
此類人群以教師、干部、老板居多。這群人的特點基本上都是見多識廣,總的狀態都很好,平時為了事業總是比較忙。他們雖然非常了解三高的嚴重後果,也知道該注意什麼,但仍心存僥幸,抱有“那麼多人都沒事,難道就我有事”的心態,結果一個小小的誘因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筆者有位同窗在老家某單位任處級干部,工作能力強,平日應酬多加班多,前年單位體檢查出血脂高。年前小聚,他聊起最近壓力大,常半夜醒後無法入睡,我提醒他多注意血管健康。朋友無奈搖頭,說也知道該注意,可剛被上級列為廳級干部的後備人選,關鍵時刻哪顧得上身體。見狀我不好多說,我特意囑咐他有空多喝茶,少喝酒,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誰料才過半年,朋友便因酒會上多喝了幾杯,導致腦中風昏迷,雖搶救及時也只保住半條命,落下偏癱。其實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明知身體有問題,也知道如何保養,卻偏要“闖紅燈”,最終能力沒問題,健康卻先出問題。
第二類:明知有三高,不當一回事
此類人最危險!一些“三高”和心腦疾病患者往往認為自己得這個病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平時除了有些頭痛、頭暈、胸悶、心慌、睡眠不好外,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一些人甚至有時連降壓、降糖藥都忘了吃,更談不上飲食調節、保護血管之類。他們忽略了“三高”和心腦血管疾病發病急、病情凶險、致殘致死率高的特點,稍不留神就成為血管疾病的“犧牲品”。
報紙上經常報道,某位老人在去菜場買菜或出門散步的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倒在路邊昏迷過去。路人無人敢援救,家人又不知道,等120和家人趕到,已是陰陽兩隔,無力回天。再仔細了解,這類不幸的老人中,大多是三高及心腦血管病患者,平時大大咧咧,不把自己的病當一回事。殊不知,三高其實並不可怕,重要的是要重視,早防早治,如果能早一點重視,類似悲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探討這類人我們總能在我們的身邊找到類似的例子。
第三類:雖知有三高,不知該如何
有很多老年人雖然知道自己有三高,也知道三高應注意,但由於醫學保健知識匮乏,將吃藥當做唯一的“救命草”,飲食上的宜忌、生活上的防治要點卻一問三不知,更談不上血管保健,結果導致嚴重並發症出現。一位糖尿病患者通過藥物將血糖值控制穩定,便以為只要按時吃藥就行了,平時不愛運動,晚上很晚才睡,過節聚餐照樣喝酒貪杯,結果一天清晨上廁所便秘蹲廁所時間較久,站立時體位性血壓變化突然倒在地上,送到醫院及時搶救才撿回一條命,但檢查發現已經患上動脈硬化。對於這類人群,建議多看看本書,將書中有效的保健方法合理運用到生活中,明明白白地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四類:不知有三高,漠視防與治
所謂“無知者無畏”,此類人往往病發都未察覺自己正站在萬丈懸崖旁,甚至半只腳踏入“鬼門關”。經筆者多年觀察,此類人亦分兩種:
其一:邊遠鄉鎮或醫療條件落後地區的人群。由於條件受限,平時未做體檢,直到病發都不清楚病因。如某位農婦在跟家人朋友聊天時大笑導致腦溢血突發,由於平時身體看起來很健康,家人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結果延誤送診最佳時機,導致悲劇發生。
其二:壓力大的都市白領。此類患者呈年輕化,平日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經常頭暈、乏力、胸悶、心慌、失眠,偶爾會感到心絞痛,但不會聯想到自己患上高血壓、脂肪肝這類疾病。加之工作忙,易忽略健康,很容易不幸成為三高和心腦血管疾病下手的目標。
對於此類人,我建議一定要從早防治、早發現、早治療入手。本書第一章附有簡單的健康自測表,如果發現自己已經血管老化了,就應盡早采取相應措施,勿等身患疾病才追悔莫及。
保衛血管是場持久戰
大家知道,血液血管問題是長期積累形成的,解決起來自然需要一個時間過程。你想想,幾年甚至幾十年形成的高血壓、高血脂、心腦血管問題,要想在短短幾個月內解決是不太現實的。既然血液血管問題對我們的健康長壽這麼重要,就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恆心打好保衛血管的持久戰。只要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需參照本書提出的正確的飲食、生活、保健方式,並長期堅持,就一定能讓血管健康年青起來!
有些患者原本血壓和血脂不是很高,或者堅持一段時間後各項指標沒變化,就以為效果不顯著,不需要再堅持下去,其實這恰恰是一種誤區。讓血管年青的過程如同其老化一樣,並非一朝一夕立竿見影,你得仔細觀察身體方面的一些變化,比如胃口變好、腿腳不再像以前那麼沉重等等,如果有這些可喜的跡象,就說明血管狀況已經開始改善,而且這種改變是從根本上發生的。如果一味追求指標,希望醫生開些猛藥趕快把病治好,結果只能適得其反。
最後贈句老話:堅持就是勝利!
血管健康的10條標准:
◆血壓不高不低
◆體重不胖不瘦
◆心率不快不慢
◆心髒搏動有力
◆血脂、血糖正常
◆心肺功能良好
◆堅持經常運動
◆不良嗜好很少
◆飲食科學合理
◆心情樂觀開朗
概 述 近些年來,高血壓這種疾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是十分高的,以往高血壓主要發生在中老年人群中,但近
案例:年近70的王老伯這兩天總覺得腸胃不舒服,有食欲不振、腹脹、惡心等症狀,看看老人服藥後情況沒好轉,今日家人硬是帶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