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屬於一種慢性病,易發對象是中老年人,而且治療過程極其漫長。因此,冠心病除了堅持可靠藥物治療外,家庭正確的護理療養也是很重要的治療方式,現在為大家介紹主要的護理療養方法。
1、起床宜緩不宜急,應先慢慢起來,稍坐一會兒,再緩緩地下床,從容不迫地穿衣,使身體的功能逐步適應日常活動。如操之過急,可引起心率和血壓較大的波動。
2、洗漱宜用溫水,尤其是冬季。驟然的冷水刺激可致血管收縮而使血壓升高。寒冷剌激也是心絞痛發作的常見誘因。
3、大小便。排便時切忌急於排空而用力屏氣,用力過猛可使血壓驟升而誘發意外。病人應學會排便時的自我放松,輕輕用力。便後不要驟然站起。
4、遵守每天的作息制度。一天的睡眠不應少於7-8小時。應該在晚上8點15分至8點30分就准備入睡。每天午飯後一個半至兩個小時的午睡,即使不睡也要小憩一會兒,堅持午休有助於血壓保持穩定,對心髒功能較差者尤為必要。
5、心理緊張時,不要在房內踱來踱去,最好是躺一會兒或干脆把雙腿微抬,坐上15至20分鐘。
6、凡是血壓正常或偏高的人(尤其是夜間睡眠少的人),要在睡眠時把腿部的床稍墊高了7至10厘米。這有助於迅速入睡和睡覺得香甜。開始,可能會出現血液流向頭部的感覺,為減輕這種感覺可以使用較高的枕頭。重要的是,要使雙腿和下肢稍高於心髒的水平線。不過,血壓低於100/60的人不要這樣做。
7、輕松的保健晨操總是有益的。心血管病人適當鍛煉可改善病情,但鍛煉的項目宜柔和,如太極拳、保健操、散步、慢跑等,時間不宜長,不應超過半小時。運動強度以每分鐘心率不超過120-130次為宜;若在運動時出現心慌、胸悶或頭暈時,應立即中止。
8、一日三餐。早晨空腹時,一定是喝些稀的東西,如一杯涼茶、果汁等。冠心病人多有高血壓、高血脂或糖尿病等誘發因素,所以在飲食方面冠心病人應限制總熱量、減少脂肪、膽固醇攝入,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高熱量食物。動物內髒(如腰花、肝髒、豬腦)、排骨、五花肉,以及雞蛋黃、無鱗的魚類等,含膽固醇較高,應盡量少食;西式快餐、油炸食品、肉湯和加許多調味品的食品也應少吃。而含纖維素較多的食品如蔬菜、水果等可多食用。魚類對降低血脂有好處,可以多食。蛋白質的攝入量每日每公斤體重不少於1克(可從瘦肉、魚類、雞蛋、牛奶和豆類食品中獲取)。多吃植物油,少吃動物脂肪,新鮮蔬菜不可少。飯菜做得可口、軟爛一些,以便消化吸收。少吃或不吃油炸、生冷食品,戒煙酒。
血脂高、偏胖者,應適當限制高脂肪和高熱量食物。
血脂不高、體質又較瘦弱者,不必限制脂肪,可吃些營養較高又易消化的食品。
病情較重伴有水腫、尿少者,應嚴格限制食鹽。
高血壓和心衰的病人,還應限制食鹽的攝入,吃東西時不宜太鹹。
有尿酸增高的人,應限制豆制品的攝入。
9、不要站著吃東西。站著吃東西及邊走邊吃,會給心血系統增加額外負擔。應該始終坐著吃飯,並且一定要有20-30分鐘躺著或坐著午休。此後,也不要馬上投入緊張的活動。
10、上街。盡量不乘擁擠的公共汽車,過度擁擠和嘈雜可致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如距離不遠,最好步行。出門的時間要寬裕一些,以免趕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