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髒外科病人飲食原則及營養支持
手術前飲食原則:
根本目的是維持患者良好的營養況。
(1)對擇期手術的病人,應針對具體情況,采取相應措施,改善營養狀況。
(2)對營養不良消瘦患者,應增加能量和蛋白質攝入,以期增加體重並提高血漿蛋白水平。
(3)對肥胖的心外科患者,宜給予低能量、低脂肪飲食,降低體重,同時避免體脂過多影響傷口愈合。
(4)對於患糖尿病的心外科病人,需通過飲食控制和藥物調整來控制血糖,待血糖穩定後再行手術。
(5)對消化道吸收功能較差、體質消瘦的外科病人,應注意通過營養補充改善一般狀況後再行手術。其飲食可按照適宜能量、低脂肪、低膳食纖維、少量多餐的原則給予。
(6)一般手術前12小時應禁食。4小時前開始禁水,以防麻醉和手術進程中嘔吐,減少發生吸入性肺炎的危險性,也避免因胃內積存食物過多引發術後腹脹。
心髒手術後的飲食原則:
必須保證病人營養攝入充足合理。原則是滿足能量和蛋白質的需要,增加維生素攝入。
心髒手術後的病人一般拔除氣管插管後4—6小時後無嘔吐可試進水,無不良反應而且腸蠕動恢復良好,可從流質逐漸過度到普食。
(1)恢復進食後,飲食從流食開始,逐步過渡到半流食、軟飯和普食。
(2)在整個進食過程中,應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供給營養。
心外科病人營養支持的途徑:
(1)口服:包括口服自然膳食和腸內營養制劑。口服途徑是外科營養支持途徑中最有效、最安全、最合乎生理特點的途徑。在病人胃腸道功能良好或基本良好的情況下,均應鼓勵病人經口攝食。同時,注意改善膳食的色、香、味、型,以刺激病人食欲。
(2)腸內營養(enteralnutrition,EN):對胃腸道功能允許,但不願經口進食,或經口進食量不足,或有嚴重的口腔、食道等疾病或梗阻的病人,可采用管飼(tubefeeding)方式提供營養。
(3)腸外營養(parenteralnutrition,PN):對外科重症病人,包括大面積燒傷、創傷、手術、骨折、重度感染、重症胰腺炎、高位大流量腸瘘、短腸綜合征、腸功能衰竭等,當胃腸道功能不允許時,應采用腸外營養途徑進行營養支持。其方式可采用中心靜脈插管、外周靜脈插管。
術後早期病人無法經口進食,可以采取靜脈輸液的方式給予起碼的營養補充,以補充循環血容量、能量和一些維生素、微量元素,保持電解質平衡。
恢復進食後,限制食物中的脂肪,特別是來自動物性食物的飽和脂肪是首要的原則,還應該注意補充充足的蛋白質,含高蛋白又符合低脂肪原則的食物有脫脂奶制品、豆制品、一些飛禽和魚肉。糧谷制成的半流質食物(粥、湯、藕粉等)適合作為能量主要來源。
概 述 高血壓這種疾病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在我們的身邊就有很多的高血壓患者,這些高血壓患者一般都是
一、急性風濕性心髒炎心尖區有高調,柔和的舒張早期雜音,每日變化較大,風濕活動控制後,雜音可消失。這是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