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心肌梗死想必大家都非常的了解,的確它是一種嚴重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的疾病,由於日常患者過於激動、勞累過度、情緒高漲等原因,致使患者在患病後有明顯的心前區疼痛、胸悶等症狀,極大危害著患者的身心健康。那麼,對於心肌梗死疾病具體有哪些症狀呢?
1、低血壓和休克:
不少老年患者的低血壓可能是心肌急性缺血損傷後,加上大量出汗、嘔吐引起血容量不足,或某些血管擴張、鎮靜等藥物作用而致,可持續數周後再上升,但常不能恢復到以往的水平。病人表現為反應遲鈍,面色灰暗,額頭、頸部及四肢末端出汗,皮膚溫度較低,甚至尿少,收縮壓在80~90mmHg或較原基礎血壓下降60mmHg以上。
2、全身症狀:
主要是發熱,由壞死物質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發生後24~48h出現,程度與梗死范圍常呈正相關,體溫一般在38。c上下,很少超過39°C,持續1周左右。發熱持續超過l周或消退後重新出現,或高熱超過39℃,應懷疑並尋找有無並發感染,其次應注意有無心肌梗死新的發展、栓塞性並發症或心肌梗死後症候群。
3、胃腸道症狀:
胃腸道症狀在心肌梗死中占重要地位。60歲以下者約有30%出現。當劇烈胸痛時常伴有反復發作的惡心、嘔吐和上腹脹痛,但這一症狀在老年人卻不似想像中的那樣多見。國內外幾組較多病例的統計,占2.7%~9.9%。
4、疼痛:
是最先出現的症狀,多發生於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質與心絞痛相同,但多無明顯誘因,且常發生於安靜時,程度較重,持續時間較長,可達數小時或數天,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緩解。患者常煩躁不安、出汗、恐懼,或有瀕死感。少數患者無疼痛,一開始即表現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患者疼痛位於上腹部,被誤認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部分患者疼痛放射至下颌、頸部、背部上方,被誤認為骨關節痛。
護理
1、指導病人正確服藥,隨身常備保健藥盒,預防復發。
2、做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勞逸結合,避免誘因,定期復查。
3、飲食宜低熱量、低脂、低膽固醇、低鹽、高纖維素飲食,防止便秘,戒煙酒,肥胖者控制體重。
4、堅持按醫囑服藥,自我監測藥物作用、副作用。
5、指導當病情突然變化時采取簡易的應急措施。
6、告訴患者洗澡要讓家屬知道,不宜在飽餐和饑餓時進行,水溫勿過冷過熱時間不宜過長,門不要上鎖。
7、囑患者定期門診隨訪進行心電圖、血糖、血脂檢查。如疼痛較前頻繁、程度加重、服硝酸甘油不易緩解,伴出冷汗,即刻由家屬護送就醫。
通過上面的詳細介紹,相信現在大家一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日生活中廣大的中老年人要時刻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保持良好的生活情緒,避免勞累過度、情緒激動等,積極的做好全面預防工作,使之減少此病的發病幾率。另外,如果大家感到心髒的不適,要及時的進行檢查和治療。
因病毒性的病情輕重懸殊,輕者症狀不明顯,重者如治療不及時甚至會發生死亡,家長特別害怕孩子得“
與不樂觀的參與者相比,樂觀程度高的人心力衰竭的風險降低了73%。 研究團隊選取了680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