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內科介入治療的護理心導管介入主要包括冠狀動脈造影、射頻、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支架置入術、擴瓣、起搏器埋植術、先心封堵等,有著許多優點。對於采用介入治療的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能夠提高手術的成功率及減少術後並發症的發生。而且各種介入術的護理重點差別不大,如何進行護理呢?
1、術前護理
1.1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的護理:常規應用擴冠藥物治療並口服抗血小板凝集藥物,24h心電監護,保證患者充足的睡眠,指導患者練習床上咳嗽及排便,穿刺區域備皮後並做抗生素及碘過敏試驗,術前4h禁食水。
1.2主動脈支架植入術的護理:為防止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撕裂加重,應保證患者嚴格臥床休息,訓練其床上咳嗽及排便,避免增加腹壓;必要時選擇合適的術前用藥。其他護理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患者。
1.3做好心理護理:醫護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耐心細致地講解手術的操作方式及相關注意事項,並告知患者術後恢復的情況,減少其心中的不安及恐懼心理,安撫患者情緒,必要時遵醫囑,給予患者鎮靜劑輔助治療。
2、術中護理
幫助患者取平臥位,並再次安撫患者情緒,鼓勵患者。冠狀動脈支架患者由於導管對冠狀動脈的機械刺激,能引起發射性痙攣,可出現嚴重的心律失常,應遵醫囑積極對症處理,必要時行電復律或電除顫。
3、術後護理
術後以靜脈用藥為主,輔以口服用藥,使血壓控制在適當范圍;穿刺部位采用彈力繃帶包扎並沙袋壓迫傷口8h,注意是否有滲血或血腫形成,以及是否有其他顏色液體滲出,防止感染,如有異常,應及時通知醫生處理;術後易出現支架內血栓,應囑患者嚴格應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藥物,嚴密觀察患者的牙龈是否有出血、皮膚有無瘀斑或黑便的發生,定期檢測凝血功能;患者術後病情平穩後,應鼓勵其多飲水,促進造影劑的排洩,減少對腎功能的損傷。
介入治療在心血管內科廣泛使用,其有著較多的優點,成為了診斷及治療某些疾病的首選。但是僅單純依靠介入治療,並不能減少患者治療前後的恐懼感及相關並發症,這就更加突出了護理工作人員這其中發揮的作用。醫護應做到詳盡的術前、術中、術後護理,才能使介入治療的優勢得到體現,更好地服務於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