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腦供血不足的原因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腦供血不足雖然發病不是很急,但是長此以往對患者身體的傷害還是很大的。
腦供血不足,顧名思義,就是因為腦血流量不能滿足大腦的需求,從而出現一系列症狀。慢性腦供血不足之所以常見於老年人,是因為老年人的動脈易發生硬化,輸血能力減弱,除了大腦的症狀,如頭暈眼花,有時發生一過性眩暈(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頭沉、脹痛、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等,有的人還會出現眼脹痛、懶睜眼、霧視等眼部症狀,以及耳鳴、耳“閉氣”、聽力減退等耳部症狀。不少人還會出現平衡障礙,表現為步態不穩、行走緩慢、舉止力不從心;睡眠不好,多數人入睡難、早醒,白天疲乏無力,也有少數人反而貪睡。
此類患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等,選擇性使用活血化瘀、改善腦供血、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生活中要通過運動、飲食控制體重,戒煙限酒,克服其他不良生活習慣,如暴飲暴食、過少運動等,可對慢性腦供血不足起到防治作用。
導致慢性腦供血不足的因素主要有如下三種:
1.血管因素:
正常情況下,給大腦供血的血管有兩套動脈:一套叫做頸動脈系統;另一套叫做椎動脈系統。這兩套動脈血管在顱內相互聯結,以確保腦部的血液供應。因此,任何原因引起上述給大腦供血的動脈血管的管徑變小或管壁變硬等,都可減少大腦的正常供血,從而導致腦供血不足的發生。在各種原因中,最主要的是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煙、飲酒等是其危險因素);其次還有動脈炎、動脈狹窄等。
2.血流動力學因素:
大腦的血流量與血壓的高低有關,一般情況下,隨著血壓的升高大腦的血流量相應增加,但當血壓升高到一定程度,如收縮壓超過160mmHg時,大腦的血流量反而減少;反之,當收縮壓低於80mmHg時,同樣也會使大腦的血流量減少。因此,血壓過高或過低,都會導致大腦的血流量減少,進而不能確保腦組織的正常供血。
3.血液成分的變化:
醫學研究證實,高粘血、高血脂、高氧化應激反應等是使大腦供氧能力降低,同時又促進血管內及血管壁發生系列性病理改變,導致供血減少。高脂血症、血小板增多症、高血壓、糖尿病,尼古丁、酒精刺激等都可以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從而減少腦組織的正常供血。
而腦供血不足初期表現為頭昏、頭重、頭暈、易困倦、疲乏無力、注意力不集中。中期表現為眩暈、上肢麻木、耳鳴、耳聾、心慌、胸悶、視物模糊、聽力下降、失眠、血壓不穩、心跳過速或過緩、肌肉萎縮等。後期則表現為腦萎縮、腦梗塞、腦中風、老年癡呆症等。
慢性腦供血不足發病率高,據統計60歲以上人群中有2/3的人患有慢性腦供血不足,現在從年齡上已放寬到45歲,屬中老年人的多發病。一旦出現頭昏頭重等初期的腦供血不足症狀,就應該積極治療,防止其進一步發展而出現腦萎縮、腦梗塞、腦中風、老年癡呆症等嚴重疾病的情況。
慢性腦供血不足吃什麼好?
1、吃香蕉:
香蕉含有豐富的鉀,鉀具有抗動脈硬化、降血壓、保護心髒的作用。每天吃3支香蕉,能抗腦動脈硬化。
2、吃大蒜:
大蒜有降血脂、降血壓、健腦功能,因大蒜中所含有的大蒜素與維生素B1合成"蒜胺",而"蒜胺"的作用比維生素B1的作用強2-4倍,所以在有足夠的葡萄糖和維生素B1的情況下,食用大蒜,可促進葡萄糖轉化為更多的能量供應大腦所需,緩解腦供血不足的症狀。南方人若畏生大蒜辣,可將生蒜沾醋吃。
3、葛根粉或葛根粉粥:
將葛根磨粉曬干,每晨起取干粉50克,煮成羹,代早餐食用。或用葛根150克與粳米50克煮成粥食用,脾胃虛寒者忌食。均可以降低血壓,緩解動脈血管硬化。
4、吃松葉:
采集嫩松葉生吃,每日吃10--20克,或將松葉陰干,每次用10克開水泡代茶飲,堅持半年以上。新近研究發現,松葉含類黃酮,是一種強抗氧化劑,能抑制血小板凝聚,減少脂質過氧化反應,減少平滑肌細胞的增生,能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
髙尿酸血症的高發年齡為中老年男性和絕經後女性,但近年來越來越趨於年輕化,已成為代謝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日前,澳大利亞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伊馬替尼(格列衛)治療實現穩定緩解至少2年的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CML)患者,有望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