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一位67歲女性,多年前發現房顫,但從未正規治療。某天患者突然出現腹痛,伴有惡心、嘔吐、腹脹,自服了“胃藥”仍不見好,疼痛卻逐漸加重,1天後被家人送至醫院急診。
醫生為其進行了仔細的查體及必要的輔助檢查,心電圖提示心房顫動,最終在腹部增強CT找到了線索——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由於已經出現小腸壞死,患者進行了急診腸切除手術,術後開始抗凝治療,並艱難度過了感染關。
術後第3周,患者的右手開始出現疼痛、麻木、發涼,皮膚青紫,CT發現右臂的肱動脈被栓子堵塞了5厘米,同時腹部CT發現脾梗死,診斷為急性肱動脈栓塞、右前臂壞疽。在腸切除術後6周,患者進行了右臂截肢術,術後重新開始抗凝治療,遺憾的是,14個月後患者死於腸切除術後的營養不良。
本例就是典型的房顫導致的急性動脈栓塞,如果栓塞前即開始抗凝治療,或許悲劇就不會出現…...
急性動脈栓塞是由脫落的栓子或其他異物堵塞動脈,造成血流障礙,引起肢體、髒器的急性缺血和壞死。
栓子可由血栓、空氣、腫瘤、脂肪、羊水等組成,以血栓最為常見。大約有80%-90%的栓子來源於心髒疾病,最常見的原因是房顫,導致左心房和左心耳血栓形成,血栓脫落後隨血流到達遠端動脈,堵塞管腔,造成局部組織缺血、壞死。
房顫引起的動脈栓塞最常見的是腦栓塞(80%),表現為突然出現一側肢體活動障礙、說話不清或不能說話。
其他部位的栓塞稱為外周動脈栓塞,包括腸系膜上動脈、脾動脈、腎動脈、髂動脈、股動脈等,雖然比較少見,但是一旦出現,往往起病急驟、發展迅速、病情凶險,輕則手術截肢,重則威脅生命,有時可同時出現多部位栓塞,誤診率和死亡率高。
如出現以下5個征象,且有房顫病史,應想到急性動脈栓塞可能:1.觸摸不到動脈脈搏;2.突發劇烈疼痛,如腹痛、肢體疼痛、腰痛等;3.皮膚變得蒼白甚至青紫;4.局部感覺異常(如麻木、發涼)或感覺減退;5.肌肉僵硬、壞死,不能活動。平片、增強CT或血管造影有助於發現栓塞部位、栓子大小、相應組織和器官損害的情況。
因此,房顫患者應根據自身情況和醫生建議,及時使用抗凝藥物,減少血栓栓塞事件發生,一旦出現急性動脈栓塞,應立刻就醫,早期診斷,盡早進行抗凝溶栓、導管取栓或外科手術等治療,最大程度地挽救生命。
概 述 老公去外地打工去了,因打算要孩子,老公說讓我回家調養身子。所以我就沒出去,家裡只有我和婆婆
概 述 我今年18歲了,我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妹妹今年6歲了,因為患有先天性心髒病,妹妹的身體一直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