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溶栓療法:
根據用藥途徑可分為冠狀動脈內溶栓及靜脈內溶栓兩種。
冠狀動脈內溶栓是先用導管經動脈插入冠狀動脈再注射尿激酶或鏈激酶,使冠狀動脈內的血栓溶解,其成功率為68%~89%。但是由於冠狀動脈內溶栓需要進行動脈插管,可能會延擱一定時間,因此近年來多采取靜脈內溶栓。
靜脈內溶栓治療不需插管,而且可在一般醫院內進行,甚至可在救護車中進行,因此使用更為廣泛。它是在短時間內,一般為30分鐘內將50萬~150萬單位鏈激酶由靜脈滴入,有效率為50%~90%不等。
溶栓治療成功的病人,胸痛症狀迅速減輕或消失,心電圖好轉,心功能恢復過程加快,心肌梗塞范圍明顯縮小。溶栓治療成功與否最關鍵的是要及早開始,越早越好,一般認為如心肌梗塞已超過6小時,則效果較差。
溶栓療法的主要缺點是劑量掌握不准可造成出血。此外可能會出現冠狀動脈再通後的心律失常,但這種心律失常發生時間較短,只要及時處理,不會危及生命。進行溶栓治療,首先應強調病人必須是沒有溶栓禁忌證。
符合下述情況者,則應及早給予溶栓治療:
1、病人缺血性胸痛持續半小時以上,胸痛發作時間在6小時以內;
2、胸前至少相鄰兩個心電圖導聯ST段抬高>O.2毫伏,或Ⅱ、Ⅲ、aVF、導聯ST段抬高≥0.1毫伏;
3、年齡一般不限,但高齡患者不良反應相對較多,但年齡一般應小於75歲。
溶栓治療的禁忌證:因為應用溶栓劑最大的不良反應是出血,所以絕對禁忌證主要包括:
1、活動性內出血,如活動性潰瘍病及痔瘡出血等;
2、持續時間較長的或造成損傷的心肺復蘇;
3、近期內有腦外傷或顱內新生物,2周內有手術或外傷史,有腦血管意外史,如腦溢血;
4、糖尿病性出血性視網膜病及其他出血性眼病;
5、妊娠;
6、對溶栓劑如鏈激酶有過敏反應史;
7、血壓>180/120毫米汞柱。
二、溶栓與介入治療比較:
進來研究表明,應用溶栓與急診支架介入術的資料,並比較了兩種治療手段的近期療效。分析結果,兩組病人的基本臨床特點大部分無差異。只是支架介入組廣泛前壁心肌梗死、心梗合並高血壓介入治療明顯高於溶栓組。
溶栓組臨床判定再通率為46.7%,出血並發症為27%,多為牙龈出血和血尿。
從實際上看從胸痛發作到溶栓治療比支架植入所需時間短,介入手術需要一定的准備時間,溶栓藥物只要醫生診斷心梗後就可以注射。在心梗的治療上時間就是生命。介入支架從現在技術和藥物發展水平來看如果經濟條件有限,符合溶栓指標還是先采取溶栓藥物治療。
如果溶栓時間過了、不符合溶栓指標再進行介入治療。介入後再狹窄現在來看還是很頭疼的問題,現在宣傳藥物洗脫支架可以大量減少介入後再狹窄。藥物洗脫支架有文獻報道在長期的隨訪中並不像預計的那樣好。美國從衛生經濟學方面分析,藥物洗脫支架要降低1%的心梗、死亡等心髒事件危險,要付出1.6萬美元代價;
如想要使心梗患者每年提高1%的生活質量指標,則需增加5萬美元。正是如此高昂的代價,以及藥物支架應用於臨床僅僅3年時間,療效還有待長期觀察。歐美國家、中國周邊的新加坡、日本等國家,藥物支架的使用率目前也只在30%以內。
然而,在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目前部分大醫院藥物支架的使用率達到60%~90%,個別醫院甚至高達100%。使用藥物支架必須考慮到那些不能耐受長期抗血小板治療的患者,或近期需要進行非心髒手術治療的患者。因為植入普通支架後,患者只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一個月,而植入藥物支架,則需要至少服用一年甚至兩年。
動脈硬化主要指的是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原因有兩點:一是血管壁損傷;二是血脂過高。那麼,讓人的動脈粥樣硬化消退、變軟,辦法
孩子得了血管瘤,最著急的估計就是家長了。聽了醫生說血管瘤是良性腫瘤的這種話,家長心裡可能會稍微平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