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和流行病學研究都證實,對高血壓病有效的降壓治療,能減少和降低病死率,防止和減少心腦血管並發症的發生。然而,雖然將血壓控制在滿意水平並不困難,但目前高血壓尚不能完全治愈,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高血壓的病因未明,雖然有許多學說從不同角度來說明高血壓的產生機制,但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即基本上都是從調節血壓的某些重要環節去進行論證的,因此只能從各自的學說來反映高血壓病發生機制的某些方面,尚不能全面闡述。
其次,目前對高血壓病只能確定一些誘發因素,如男性、腦力勞動、精神緊張、高鈉和高脂飲食、酗酒、肥胖、有遺傳家族史等。我們當前治療高血壓病包括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措施。非藥物治療措施多只是針對產生高血壓的誘因,力圖使其消除或降低到最低點。臨床研究也證實,這對各型高血壓都有益處,但除臨界性和輕型高血壓可降至正常外,其余大多需用藥物維持劑量。降壓藥物多為針對某些生理特點進行用藥,所以上述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措施都不是病因治療,只能控制高血壓但不能治愈, 還需長期治療。
另外,高血壓病是產生動脈粥樣硬化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長期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壁彈性減弱,周圍血管阻力增大,又反過來加重高血壓,二者形成惡性循環。藥物治療只能控制血壓,盡可能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一旦停藥,血壓又會回升。有些病人可能在出現高血壓並發症如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後,血壓降至正常,但此並非高血壓已“治愈”,而是已到了高血壓的失代償期。極少數病人在用藥使血壓得到控制後,也可能在一段時間內血壓未升高,但體內與高血壓有關的並發症仍在進展,猶如一個“無聲的殺手”。最近流行病學調查表明,血壓在正常范圍的高限者,隨著年齡的增長血壓比正常人上升得更快,這種與年齡有關的“軌跡現象”不 是藥物所能治愈的,它只能通過藥物來控制血壓在正常范圍。總之,高血壓還不能被治愈,必須堅持長期或終生治療。
事實證明,長期有規律的治療(不無故停藥、換藥、減量)是防止高血壓病的有效措施之一。當然,在治療上也應個體化,不是所有病人都要終生不斷服藥。嚴重高血壓或有並發症者應長期治療,連續服藥,血壓正常或接近正常後予以維持量鞏固療效;高血壓早期病人可間歇服藥,如逢精神緊張、經前期、月經期、絕經期、氣候變化、失眠等原因使血壓波動時,可用一個階段藥物使血壓維持正常,在連續服藥的基礎上根據血壓的水平和症狀增減藥量。長期有效的治療可大大減少高血壓心髒損害、心力衰竭、腦卒中及腎功能衰竭的發生,提高存活率。對腦血管病,降壓治療有益,它可降低腦血管阻力,增加腦血流量,不僅減低腦出血的發病率,同樣也降低卒中後存活病人的復發率和病死率。另外,只要持續地堅持治療,可防止小動脈病變,在一定程度上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症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此外,藥物治療的同時決不能放松生活方式的改善,從而預防或延緩高血壓的進展,減少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總之,高血壓可增加心力衰竭、缺血性心髒病、腦卒中的危險性,發現高血壓並以藥物干預降低血壓,可把這些危險性降低到最低程度。千萬不能血壓一降下來就放松了預防措施或藥物治療。只要醫生和病人有良好的配合,把血壓控制在正常水平,病人可與正常人享有基本接近的健康壽命。
對於伴心率增快的高血壓患者是否應予以藥物干預,是影響β-受體阻滯劑在降壓治療中地位的關鍵問題之一。剛剛發表的&
多見於老年人,常有高血壓、高血脂史。多在安靜時發病,發病相對較慢,臨床症狀相對較輕,腦脊液內無紅細胞,CT掃描示腦內低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