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功能不全的治療方法
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不全又稱心力衰竭,是指心髒的功能減退,不能有效地推動血液周行全身以滿足機體組織代謝的現象。是心血管疾病常見的並發症,也是心血管疾病常見的死亡原因。此時靜脈系統回流受阻,髒器淤血,而動脈系統血液灌注不足。根據最先發生的部位,可分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最後都可發展為全心衰竭。本病屬於中醫學“心痺”、“水腫”、“怔忡”、“喘證”、“痰飲”的范疇。
[臨床表現]
1.左心衰竭
(1)呼吸困難,為左心衰竭最早出現和最重要的症狀。最初僅發生於重體力勞動時,稱勞力性呼吸困難,隨著病情的發展,可出現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患者常在夜間熟睡時,突然憋醒,被迫坐起,可伴有陣咳,咯泡沫狀痰或呈喘息狀態。
(2)咳嗽和咯血,因肺泡及支氣管黏膜淤血而引起,常於運動後或夜間加重。
(3)紫绀、倦怠和乏力,為心排血量降低的結果。
患者除了原有心血管疾病的體征之外,常有心尖搏動向左移位,搏動范圍彌散。心濁音畀擴大。心事增快,心尖部可聞及舒張期奔馬律。兩肺底可聽到濕羅音。嚴重心力衰竭時,可出現交替脈。
2.右心衰竭
(1)頸靜脈怒張:為右心衰竭的早期表現。
(2)肝髒腫大伴壓痛:肝頸靜脈回流征(+)。由於肝淤血引起,晚期可並發心源性肝硬化,出現黃疽,腹水和肝功能損害。
(3)水腫:以下肢可凹性水腫為明顯。晚期可有全身水腫。
(4)各髒器淤血的表現:腎淤血致尿量減少;消化道淤血可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惡心、嘔吐等。
3,全心衰竭:左、右心衰竭的臨床表現同時存在。
[診斷]
原有心血管疾病或有發生心力衰竭基礎的患者,如出現肺循環淤血的表現,不難診斷為左心衰竭;如出現體循環淤血的表現,則不難診斷為右心衰竭。
[治療]
1.西醫藥治療
(1)減輕心髒負荷
①休息:為減輕心髒負荷的主要方法。在輕度心力衰竭患者,限制體力活動即可;重度心力衰竭時,則宜臥床休息。還要注意解除病人的精神負擔。
②限鹽:這是控制慢性心力衰竭最適當的方法之一。根據心力衰竭的程度每日食鹽的攝人量限制在2.5—5.o克之間。
③利尿:雙氫克尿塞,每次25—50ms,每日2-3次。速尿20~40mg,每日1-2次。長期應用可引起低血鉀,宜及時補鉀鹽。氨苯喋啶,每次刃-loomg,每日3次。安體舒通,每次20-40mg,每日3次。
④血管擴張藥:苄胺唑啉、肼苯哒嗪、硝酸甘油、消心痛,哌唑嗪等。常用者如消心痛,每次10—20mg,每日3次。哌唑嚷,每次2-lomg,每日3次。
(2)加強心肌收縮力:主要是洋地黃類強心甙,包括地高辛和西地蘭,.可增加心髒的收縮能力,控制和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狀。地高辛的用法是每次0.25mg,每日1次。重症患者還應給予負荷量。但須指出,這類藥物的治療有效量與中毒量較接近,用藥期間應密切觀察,警惕發生中毒的現象,如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痛,頭昏,黃視或綠視等。因此,應嚴格地遵循醫囑用藥,不可輕易地加量或減量。
2.中醫藥治療
(1)氣陰兩虛:心悸氣促,動則尤甚,頭暈乏力,盜汗顴紅,心煩失眠,舌紅少苔,脈細數或結代。
治法:益氣斂陰。
方藥:黨參、黃芪各15克,麥冬、遠志、阿膠、生地、茯苓、酸棗仁各10克,五味子、炙甘草各6克。
(2)血淤水阻:兩顴暗紅,口唇紫暗,心悸怔忡,動則氣急,下肢水腫,舌暗或有紫斑,苔膩脈澀。
治法:化淤行水。 方藥:當歸、紅花各12克川芎、桃仁、赤芍、元胡、茯苓、澤瀉、車前子各10克、桂枝、炙甘草各6克。
(3)陽虛水泛:心悸氣短,畏寒肢冷,腰酸腿軟,浮腫少尿,面色晦暗,舌淡苔白,脈沉細或結代。
治法:溫陽利水。
方藥:茯苓30克、車前子20克,白術、澤瀉、炙甘草、黨參、當歸、丹參各io克,制附片6克,肉桂、干姜各5克。
(4)陽氣虛脫:心悸氣喘,煩躁不安,大汗淋漓,四肢厥冷,浮腫少尿,舌淡苔白,脈沉細微弱。
治法:回陽益氣固脫。
方藥:龍骨、牡蛎各30克,人參20克,麥冬、五味於、山萸肉各lo克,制附片8克,炙甘草6克,蛤蚧2克,研末沖服。
[預防與調養]
1.在心髒功能允許情況下適當參加輕微勞動和體育鍛煉,但心功能較差時,則應減少活動,甚則絕對臥床休息。
2.飲食要有節制,以少食多餐、富於營養、易消化為原則,忌飽食或食膏梁厚味,應適當限制鈉鹽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