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教授提醒老年人一旦出現下肢動脈硬化的早期典型症狀——間歇性跛行,應到醫院接受系統檢查和治療,以免出現下肢動脈閉塞,引起腿部慢性缺血性疼痛、潰瘍或壞疽。
王林說,下肢動脈硬化症在35歲以上人群中發病率為2.1%至6%,北京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群為16.4%,糖尿病人群為19.4%,且隨年齡增長發病率也在增長。該病根據症狀的輕重程度分為四期。隱性期常常沒有明顯症狀,只是經常感到腿部發涼或輕度麻木,活動後易感疲乏。第二期是行走出現間歇性跛行,此時尚屬早期,治療起來較為簡單有效。第三期是靜息痛,即不行走亦疼痛,此時已經發展到疾病的中期,需要通過介入融栓或血管重建進行治療。終末期會發生肢端潰瘍或壞死,皮膚溫度降低,感覺遲鈍,如合並糖尿病,則足及小腿壞死機會增加,且易合並感染,此時如不進行有效治療,6個月內常需進行截肢手術。
王林認為,隨著現代社會老齡化及飲食結構的變化等因素,我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的增多,勢必導致下肢動脈硬化症的發病率增高。該病是一個較為緩慢發展的病理過程,病人除及早發現並接受藥物和手術治療外,日常自我保健也是十分重要。這其中首先要控制並有效治療下肢動脈硬化症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其次是戒煙,煙草中尼古丁有害物會使下肢末梢小血管長時間發生痙攣,造成皮膚肌肉和神經組織缺血,致使已供血不足的肢體嚴重缺血,以致發黑壞死;第三是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多食富含維生素食品、新鮮蔬菜、水果、牛奶等,避免高糖、高脂食物;第四是堅持適度的健身鍛煉。
對於下肢動脈狹窄和閉塞病人,既要給缺血下肢一定的運動負荷,又要以不出現小腿疼痛症狀為度。第五是重視足部護理預防潰瘍發生。穿鞋要選寬松、輕便、舒適的布鞋、休閒鞋和旅游鞋等,以減少老繭的產生。鞋襪應保持清潔干燥,洗腳莫用熱水燙,皮膚皲裂應抹凡士林等。盡量避免足外傷,積極治療腳癬等皮膚疾患。要注意跛行距離、足趾皮膚顏色的變化,並定期到血管外科復查。
(實習編輯:楊晉)
1、雙耳湯 材料:黑木耳、白木耳各10克,冰糖少量。 做法:將黑木耳、白木耳
一、平時注意調暢情志,保持心情愉快。飲食宜富含蛋白質及維生素,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及微量元素,以保證神經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