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科疾病 >> 其他常見疾病 >> 腦卒中 >> 腦出血臨床分類

腦出血臨床分類

  腦出血的分類決定了患者所表現的臨床症狀,也預示著疾病的預後,對患者的治療、康復有著較為重要的意義。臨床上分類方法較多,診斷疾病的時候需要考慮各種分類方法,明確疾病的性質。腦出血根據發病時間分為:超急性、急性和亞急性,按病情輕重分為輕、中、重型。臨床上多根據出血部位分類,介紹如下:

腦出血臨床分類

  (1)基底節區出血:

  基底節區是最常見的腦出血部位,豆紋動脈的破裂出血血腫即位於基底節。基底節出血又可以細分為:殼核出血,丘腦出血,尾狀核頭出血等。

  ①殼核出血:

  基底節區的殼核是較為常見的出血部位,約占50%~60%,主要有豆紋動脈外側在破裂引起,出血後可突破至內囊,臨床表現與血腫的部位和血腫量有關,中大量出血時常見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內囊受損的引起的對側偏癱,還可有雙眼向病灶一側凝視,偏身感覺障礙等。出血量大時影響腦脊液的循環,壓迫腦組織產生短時間內昏迷、呼吸心跳受影響,甚至出現短時間內死亡,出血量小時僅表現為肢體症狀,臨床上較為多見。

  ②丘腦出血:

  相對殼核出血發生率較低,主要由於丘腦穿支動脈或者丘腦膝狀體動脈破裂導致,丘腦出血的特點除與殼核出血類似的症狀如偏身運動障礙、感覺障礙等,可出現精神障礙,臨床上常見的有情緒低落、淡漠等,還可出現癡呆、記憶力下降等症狀,出血量較大亦可短時間內危急生命。由於位置靠近第三腦室,丘腦出血症狀容易反復,還易出現持續性頑固高熱等症狀。

  ③尾狀核頭出血:

  較為少見,出血量常不大,多破入腦室,出現急性腦積水症狀如惡心、嘔吐、頭痛等,一般不出現典型的肢體偏癱症狀,臨床表現可與蛛網膜下腔出血類似。

  (2)腦葉出血:

  發生率較少,約占腦出血的5%~10%,一般合並有顱內血管畸形、血液病、煙霧病等患者常見,血腫常見於一個腦葉內,有時也會累計兩個鬧葉,臨床上以頂葉最為常見,因為出血位置較為表淺,血腫一般較大,根據不同的部位以及出血量,臨床表現較為多見復雜,可有肢體偏袒、癫痫發作、失語、頭痛、尿失禁、視野缺損等等。

  (3)腦橋出血:

  腦橋出血約占腦出血的10%,腦橋是較為重要的生命中樞,這種類型的出血病情相當危重,大於5ml的出血即可出現昏迷、四肢癱瘓、呼吸困難等症狀,還可出現急性應激性潰瘍,出現中樞性頑固高熱等,多數病人在發病後不久就出現多器官功能衰竭,常在發病後48小時內死亡,腦橋出血因極為凶險,治療率及治愈率均較低,是屬於一種危重的腦出血。

  (4)小腦出血:

  小腦位於後顱窩,出血大於10ml即有手術指針。小腦出血約占腦出血的10%左右,發病後可出現小腦功能受損表現:眩暈、共濟失調,患者可出現頻繁嘔吐、後枕部劇烈疼痛,一般不會出現肢體偏癱症狀,小腦出血量較大時刻出現腦橋受壓影響呼吸功能。小腦蚓部(雙側小腦半球中央部位)出血後血腫可壓迫四腦室影響腦脊液循環,短時間內出現急性腦積水,必要時需要手術治療。

  (5)腦室出血:

  原發性腦室出血較為少見,多見周圍部位出血破入腦室。原發性腦室出血症狀較為明顯,如突發頭痛、嘔吐、頸強直等,大量出血可很快進入昏迷症狀。

腦出血臨床分類

  根據出血後的臨床表現,神經外科臨床上將腦出血分為五級,作為手術指征參考:

  I級:清醒或者嗜睡,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癱或者失語;

  II級:嗜睡或朦胧,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癱或失語;

  III級:淺昏迷,伴偏癱,瞳孔等大;

  IV級:昏迷,伴偏癱,等大或不等大;

  V級:深昏迷,去腦強直或者四肢軟癱,瞳孔單側或雙側散大。

熱門文章
心肌梗死的常見發病症狀

雖然老年人是最容易患上心肌梗死這種疾病的,但是大多數人對這種疾病都不是特別的了解,也就導致很多人在患上這種疾病之後,不能

小兒腦癱是怎麼引起的

   只有清楚的知道了這些才能夠更好的做好這種疾病的預防工作。專家指出,腦癱的發生是很多因素所造成的,而且造成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