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是腦卒中的“先頭兵”。國內眾多專家在今年“世界卒中日”宣傳周活動上共同呼吁,一定要重視卒中相關疾病的控制,把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房顫這“三高一顫”控制好。
“很多人以為血壓高,無非就是頭暈一點、不舒服一點,根本不會想到中風。”王隴德院士說,事實上,高血壓是中風的第一大,也是最常見的風險因素,千萬別等到中風後偏癱了,才開始注意。長期的高血壓會使腦血管動脈的分叉處出現一個小鼓包,這個小鼓包就是動脈瘤。動脈瘤就像氣球一樣,新氣球較難吹破,但舊氣球反復吹,吹幾次就破了。
如果血壓長期控制不好,就容易導致腦出血,形成中風。高血脂容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從而堵塞腦部血管,導致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糖尿病也是腦卒中的獨立風險因素,它不僅本身會傷害血管,還往往合並有血脂、血壓異常等問題。
然而我國在“三高”方面控制得極不理想。10個高血壓病人中,僅2個左右血壓達標;糖尿病控制率也僅為36%左右;血脂方面,目前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合格率僅為6%左右。
專家表示,很多生活小習慣影響著卒中風險。對高血壓病人而言,少吃鹽就等於吃降壓藥,每天的鹽攝入量應控制在6克以內;血脂異常的人不能一邊吃著降脂藥,一邊吃肥肉,必須控制好體重,這比降脂藥都管用。
表面上看,房顫患者的問題出在心髒,似乎和腦卒中沒關系,但如果房顫患者不積極治療,可能會在心髒形成血栓,血栓脫落後,就存在隨血液流進大腦,發生卒中的風險。遺憾的是,數據顯示,我國房顫患者使用華法林抗凝治療的比例僅1%。
專家告訴記者,房顫患者一定要積極治療。一方面,應當通過服用阿司匹林、華法林等藥物進行抗凝治療,以達到預防血栓形成的關鍵作用;另一方面,建議去醫院做心髒超聲檢查,看看有沒有形成腹壁血栓,心髒結構是否正常。如果已經血栓且較大的話,必要時需要進行手術,取出血栓。
專家表示,腦卒中的高危人群主要有三類。首先是40歲以上的人,只要在以下8個危險因素中占了3個及以上,就屬高危: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異常、吸煙、酗酒、運動不足、體重超標、房顫;
其次是出現過短暫性腦供血不足的人,如突然一側肢體沒有力量,一側眼睛黑蒙、一側臉麻痺、說不了話、劇烈疼痛等。盡管只是短短幾分鐘或十幾分鐘,但這種“小中風”往往是致殘致死性大中風的前兆;最後是發生過腦卒中的人,因為其復發率很高。
專家提醒,第一類高危人群應盡早到醫院做腦卒中篩查,以及頸動脈超聲和腦血管超聲,如發現血管狹窄、有斑塊甚至動脈瘤等,需盡早治療。如沒有也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合理使用阿司匹林、他汀等藥物預防。
腦動脈硬化早期多呈現一種神經衰弱的症狀,醫學上稱為“動脈病性神經衰弱”,表現為頭
概 述 我們知道高血壓的出現對於任何一位朋友來說都是非常可怕的,因為這種疾病的傷害是非常大的,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