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疾病是“富貴病”的“三高症”。一向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及並發症多的特點,那麼立冬以後,要如何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呢?
冬季心腦血管疾病的飲食原則
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飲食要以清淡為主,也可選擇一些有甘溫補益之功的羊肉、雞肉、兔肉、桂圓以及大豆制品;而有性情急躁、手足心熱、食少、便干、水腫等症狀的屬於陰虛內熱的心腦血管病患者,健康專家建議:對有畏寒怕冷、氣短乏力等症狀的屬於氣虛陽虛的心腦血管病患者。可適當選擇一些有補虛、除熱、和髒腑之功的鴨肉、鵝肉以及百合、山藥、糯米及綠豆制品。下面我們就具體介紹下心腦血管疾病的飲食原則:
1、增加纖維膳食
每日攝入纖維量35克—45克為宜。具有降脂功能的常見食品還有洋蔥、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膳食中纖維有降低血清膽固醇濃度的作用。膳食纖維含量豐富的食物主要是粗雜糧、米糠、麥麸、干豆類、海帶、蔬菜、水果等。
2、多吃魚和魚油
魚、魚油能夠預防動脈硬化。大量攝取富含ω-3魚油可對心血管疾病有積極的預防作用。國際營養組織建議:人們每天攝取2500千卡的能量,魚油具有明顯的調節血脂功能。相應的應該攝取0.61克以EPA和DHA形式存在ω-3脂肪酸。
3、多吃豆制品
豆制品能夠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大豆裡面富含多種人體所必須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有益於人體健康。
4、桂圓
桂圓含人體所必需的蛋白質和葡萄糖。糯米可健脾養胃,易於人體吸收利用,從而達到補氣養血的目的寒冷時節喝一碗用桂圓與糯米熬制的桂圓粥是很有益的。
5、生姜、洋蔥
對心髒和血管有一定刺激作用,生姜、洋蔥更是不可多得的冬令進補之品。常吃生姜歷來被視為養生保健尤其是強壯心血管系統的要訣之一。生姜富含姜辣素。可使血管擴張,從而使絡脈通暢、供給正常。
如動物的腦子、脊髓、內髒、蛋黃、貝殼類(如:蚌)軟體類(如鱿魚、墨魚、魚子)提醒:冬天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應該適當減少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取量,脂肪攝入應嚴格限制在每日不超過30克或占總熱量的15%以下。膽固醇攝入量每日應該控制在200毫克—300毫克以下為宜。盡量避免食用高膽固醇食品。
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的飲食習慣
1、多葷少素。長期大量地攝入高脂飲食,特別是畜肉、蛋黃、奶油、動物內髒等,會升高體內膽固醇和甘油(油食品)三酯的水平,導致高脂血症和動脈粥樣硬化。許多人以為生活水平提高了,就應把原先生活貧困的“口福”補回來,食必肥甘,吃必“盡興”,因而對粗糧、蔬菜不悄一顧。殊不知,這正好給心血管病安營扎寨大開了方便之門!當然葷不可不吃,但必須控制攝入量,正確選擇食品種類。一般人每天進食3份高蛋白食品足矣;每份指瘦肉50克,或大雞蛋1個,或豆腐100克,或魚蝦雞鴨100克,其中又以魚類、去皮家禽及豆制品為佳。
2、多酒少茶。飲酒是現代人應酬交際溝通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大量飲酒可使冠心病死亡率增高。因為酒精一是可以直接升高血壓;二是可提供高熱量,刺激脂肪組織,導致脂肪堆積;三是能抑制脂蛋白脂肪酶活力,促使肝髒合成脂蛋白增加,升高血甘油三酯。相反,多飲茶特別是新鮮綠茶,對預防心血管病大有裨益,因為其中的茶多酚有強烈的抗氧化作用,另外還可促進多余膽固醇自腸道排洩。
3、多鹽少水。食鹽即氯化鈉,鈉攝入過量是導致高血壓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每天超過8克者危險性更大。研究發現,在每日鹽攝入量低於3克的人群中平均血壓低,且隨年齡的增長血壓也無明顯升高趨勢。我國廣東人膳食口味淡,其高血壓發病率明顯比北方高鹽地區低。如已習慣於“鹹”味,建議在妙菜起鍋時再放鹽。這樣“鹹味”足而實際放鹽少,因為此時食鹽未滲透於食物內。另外,應多飲白開水,以促進細胞新陳代謝和機體內毒素排洩,不愛喝水的人血粘稠度高,進入中年之後容易發生心髒病。
4、多精少粗。有的人對膳食過於講究,以為越精細、越美味越好,結果主食選精心精面,菜肴以肉類為主,喝水必啤酒飲料!這樣做不但易於造成維生素、纖維素和微量元素攝入不足,還加大冠心病發病危險。而膳食纖維則能有效降低血脂,減少冠心病風險。特別是蔬菜、薯類和其他粗糧,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及粘蛋白,能阻止膽固醇在血管壁沉積,預防動脈硬化。另外,它們還有助於減肥和預防結腸癌,因此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和粗米粗面,多吃薯類副食。
想必很多人都是有上面這些心腦血管疾病的,這些疾病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影響著我們健康的,所以我們要在飲食注意,盡量的改變這種飲食習慣比較好的。
(實習編輯:徐建霞)
概 述 冠心病在臨床上的全稱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而心絞痛是最常見的一種冠心病疾病。所以說,
冠心病的症狀一般是好發部位前降支,其余依次為右主干、左主干或左旋支、後降支。在勞累或精神緊張時表現為胸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