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顯示,我國大多數地區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為急性心肌梗死的高發期,此與氣候變數大等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肥胖、吸煙、高膽固醇、糖尿病、高血壓等都是心梗的高危因素。了解心肌梗塞發生時的症狀,及時發現,做好應變措施。平時做好預防工作,只有從源頭上控制,才能使心梗不再復發。
心肌梗塞症狀表現:多數病人於發病前數日可有前驅症狀表現,心電圖檢查,可顯示ST段一時性抬高或降低,T波高大或明顯倒置,此時應警惕病人近期內有發生心肌梗塞的可能。 (一)疼痛:為此種病症最突出的症狀表現。發作多無明顯誘因,且常發作於安靜時,疼痛部位和性質與心絞痛相同,但疼痛程度較重,持續時間久,有長達數小時甚至數天,用硝酸甘油無效。病人常煩躁不安、出汗、恐懼或有瀕死感。少數病人可無疼痛,起病即症狀表現休克或急性肺水腫。 (二)休克:20%病人可伴有休克,多在起病後數小時至1周內發生。病人面色蒼白、煩躁不安、皮膚濕冷,脈搏細弱,血壓下降《10.7KDa(80mmHg),甚至昏厥。若病人只有血壓降低而無其他症狀表現者稱為低血壓狀態。休克發生的主要因素有:由於心肌遭受嚴重損害,左心室排出量急劇降低(心源性休克);其次,劇烈胸痛導致神經反射性周圍血管擴張;此外,有因嘔吐、大汗、攝入不足所致血容量不足的因素存在。 (三)心律失常:約75-95%的病人伴有心律失常,多見於起病1-2周內,而以24小時內為最多見,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如室性早搏,部位病人可出現室性心動過速或心室顫動而猝死。房室傳導阻滯、束支傳導阻滯也不少見,室上性心律失常較少發生。前壁心肌梗塞易發生束支傳導阻滯,下壁心肌梗塞易發生房室傳導阻滯,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見於心房梗塞。 (四)心力衰竭:梗塞後心髒收縮力顯著減弱且不協調,故在起病最初幾天易發生急性左心衰竭,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煩躁、不能平臥等症狀表現。嚴重者發生急性肺水腫,可有紫绀及咯大量粉紅色泡沫樣痰,後期可有右心衰竭,右心室心肌梗塞者在開始即可出現右心衰竭。 (五)全身症狀表現:有發熱、心動過速、白細胞增高和紅細胞沉降增快等。此主要由於組織壞死吸收所導致,一般在梗塞後1-2天內出現,體溫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過39℃,持續約一周左右。 只有從源頭上控制,才能使心梗不再復發。所以,牢記以下5項基本措施,遠離心肌梗死。 堅持藥物治療 對原服用的降壓、調脂、抗凝、降糖,以及擴張冠脈和活血化瘀等藥物,不要隨意更改或者停服。堅持服藥,則有利於保持病情穩定,避免心梗的意外復發。 保持平和心態 心梗患者應該防止過度勞累和情緒波動(大喜、大怒、悲傷和精神抑郁),維持規律的生活起居,要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必要時可采取藥物輔助睡眠。生病後,容易產生焦慮或抑郁,應多與親人、朋友和醫生加強交流,以減少思想負擔 飲食起居有節 中老年人冬季飲食宜清淡,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高糖以及辛辣的食品,多吃些水果、蔬菜、豆類、瘦肉、魚類等食品。此外,盡量做到戒煙和不酗酒。當氣候突變時,應減少戶外活動,避免頂風行走,且注意保暖,及時增添防寒衣著。隨著天氣轉晴,氣溫一天高過一天,人們也已經步入炎炎夏日。專家提醒,炎熱的夏天可能會給人體健康帶來眾多負面影響,特別是心律
糖尿病患者易並發中風,這已成為2型糖尿病主要死亡原因。在腦梗死中,糖尿病為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以上。 糖尿病並發中風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