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科疾病 >> 其他常見疾病 >> 其他綜合 >> 慢性心衰5年死亡率高達50% 早期症狀不明顯

慢性心衰5年死亡率高達50% 早期症狀不明顯

  心力衰竭被稱為“心髒病最後的戰場”,數據顯示,全球心衰患者已高達2300萬,而這種疾病的5年死亡率高達50%,與不少惡性腫瘤相仿。3月12日,由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協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主辦,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協辦的“2016中國國際心力衰竭大會暨中國醫師協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學術年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大會宣布成立“心力衰竭國際學院”,規范心衰臨床治療。

慢性心衰5年死亡率高達50% 早期症狀不明顯

  心衰早期症狀不明顯

  中國雖然沒有確切的心衰患病率調查數據,但有高血壓、冠心病和糖尿病巨大患者群,加上老齡化日趨嚴重,專家估計,中國心衰患病率與國外近似,患者至少在千萬以上。中國醫師協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張健教授介紹,心衰不是單一的疾病,而是復雜的臨床綜合征,背後有很多復雜的病因,如心肌炎、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都可能誘發心衰,在診斷上也是個復雜的過程。

  心衰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通常發現時,“病人自感體力疲乏,原來一口氣可以上4樓,現在2樓就氣喘要休息。晚上睡覺到半夜,感覺憋悶得不行,要坐起來,開窗呼吸空氣才感到好轉”,張健教授指出,出現這些典型心衰征兆才去治療,其實已經有點晚了。如果已經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應該提前去醫院進行檢查,盡早發現心衰的跡象,在家庭和社區進行疾病管理。

  隨著年齡的增長,心衰的患病率顯著上升,70歲以上人群中,每10個人即有1人患有心衰。不少患者出院後以為自己好轉就停藥,實際上,數據顯示,心衰的再住院率高達24.5%,5年死亡率高達50%,這個死亡率跟很多惡性腫瘤相仿。中國醫師協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張宇輝教授介紹,由於不進行規范治療,生活質量下降,反復住院,心衰病人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統計顯示,中晚期心衰患者,平均年急診次數2次,每次住院花費7000-10000元的水平。

  心衰標志物檢測幫助早期診斷

  “近三十年來,人們對心力衰竭的認識有了很大的提高,對心力衰竭的診斷和治療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然而研究表明,心力衰竭在發達國家仍然是發病率快速增長的唯一的心血管病。心力衰竭表現出發病率和患病率高,致死率和致殘率高,醫療花費高的特點,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社會問題。”張健教授介紹,資料顯示,我國的心力衰竭防治面臨著很多問題,臨床治療和指南規范與歐美國家存在較大差距。“借本次大會的契機,我們宣布成立‘心力衰竭國際學院’,希望通過這個平台,在全國范圍內廣泛開展臨床醫生教育項目,進一步建立健全心衰系統化培訓體系和機制,保持國內外最新學術信息的同步性,進一步提高我國臨床醫生心衰規范化防治水平,從而改善我國心衰整體防治局面。”

  名譽主任委員黃峻教授談到,心力衰竭的臨床和基礎工作雖然有了很大進步,然而,研究表明心力衰竭仍然是目前心血管疾病導致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心力衰竭是一種進行性發展和逐漸惡化的疾病。我國心衰患者的最重要基礎病是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心肌病。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速,高血壓、冠心病治療水平的提高,患者壽命的延長,心衰的發病在我國呈不斷增長的趨勢,心衰引起的疾病負擔也將越來越重,雖然住院心衰患者的院內病死率顯著下降,但心衰作為一種反復循環入院的疾病,出院後的長期預後仍很差。因此加強心力衰竭的教育和培訓工作是心力衰竭專委會的重要職責和義務。

  “據統計,全球每1,000人中就有9名心衰患者,約60%的患者在確診5年內死亡。張宇輝教授表示,長期以來,心衰的診斷主要依賴於患者的臨床表現及患者自行前往醫院尋求診斷和治療,致使大部分患者都未得到及時的診斷,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臨床亟需更好的醫療手段幫助醫生在心衰早期、甚至沒有任何明顯的臨床表現時,實現心衰患者盡早診斷,及時做出臨床治療決策,提高患者生存率。”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主任、中華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主任委員潘柏申教授指出:心力衰竭防治的重要問題之一是心衰防控的關口前移,重視心血管危險因素和上游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早期識別、客觀評價和恰當判定預後是其中非常關鍵的環節,例如:利用心衰標志物NT-proBNP/BNP指導這些工作,已經獲得的證據表明,對於心衰的早期診斷、療效監測和預後評估有很好的作用。

熱門文章
無心絞痛的冠心病要留神 如何預防兒童冠心病

   冠心病對我們的身體是非常有危害的,那麼冠心病的並發症有哪些呢?這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下面就請我們來給大

室性早搏是什麼病

概 述 現在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工作壓力越來越大,隨之而來的病也越來越多,關於心髒方面的病也越來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