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令進入高溫酷暑的三伏天,全國不少地方出現35°C以上、乃至37°C的高溫。近日來連續降雨一周,空氣濕度明顯加大。高氣溫、高濕度下,心腦血管病不但發病率高,死亡率也高。有地區的數字顯示,進入高溫季節以來,心腦血管死亡率約增加三成。
據近年資料統計顯示,我國現有高血壓患者近2億,每年新增500萬以上;現有腦卒中患者500萬余,每年新增200萬、死亡100萬余;心肌梗塞患者200萬,每年新增50萬、死亡20萬;現有冠心病患者已超過1000萬。
那麼,三伏天,高溫酷暑下,對心腦血管病有何影響?
一.酷暑下心腦血管病增多
三九嚴寒和三伏酷暑,都是心腦血管病增多、心腦血管意外容易發生的時節。三伏酷暑時,心腦血管病何以會增多呢?
1.酷暑之下,人體皮膚血管擴張,皮下血液循環的血流量隨之增加,可比正常時高出3―4倍。人體血液總量是基本恆定的,流向皮下的多了,到心腦血管去的自然就少了,心腦血管相對缺血,因此,缺血性心腦血管病容易犯病。
2.高溫、高濕天氣時,心腦血管病容易發病,是因為高溫、高濕時人的活動和代謝增加,雖然坐在一個地方,可在高溫天氣時,卻相當於在跑步,所以,血液循環也會加快,身體的耗氧量增加,這對於原來有心腦血管病的人來說,就很容易發病。
3.夏天由於氣溫高、氣壓偏低、人體大量排汗,體內水分流失多,如果飲水量不足,使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環受阻,容易誘發血栓、心梗、冠心病、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高溫出汗還可以導致血糖升高,更加重了這種風險。
4.屋外進入空調房間時,由於氣溫驟降,血管收縮,可導致血壓升高,冠脈痙攣,從而使心腦血管疾病加重,出現心絞痛發作,甚至可引發高血壓危象、心肌梗死。
5.夏夜天氣燥熱,睡眠質量往往不高,心腦血管患者也容易發病。
6.天熱,大量喝冷飲或冰水、暴飲暴食,導致胃腸功能紊亂,產生腹瀉水中毒等症,會使鈉、鉀、鈣等電解質紊亂,導致大腦細胞、心肌細胸缺血缺氧,易誘發中風和冠心病。
7.情緒激動或緊張也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夏季悶熱,人的情緒容易煩躁,但這種焦慮、緊張的情緒,更易引發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發生心腦血管事件。
8.近期有媒體連連報道,少部分心腦血管基礎病患者,發生因中暑而亡、喝酒後猝死、暴曬後身亡的多起事故,高溫是其中一個重要誘因。
二.三伏天的心血管保健
1.做好防暑降溫。避免在高溫下活動,盡量呆在通風設施良好的環境,如商場裡。每天呆在通風環境中兩小時,就可避免中暑。如果你必須呆在通風不太好的房間內,那麼最好避免受到強烈的陽光照射。穿上寬松的衣服,盡可能地將皮膚都遮蓋起來。而且衣服要輕薄,顏色要淺些,這樣它會反射熱量,幫助你維持正常的體溫。外出要戴上涼帽遮陽。
2.及時適量補充水分。平時注意多喝水,每天飲水在1000毫升以上,汗多時還要增加飲水量,可用少量多次的方法進行補充,或根據日常汗液、尿液排出量而量出而入,以白開水或清淡的綠茶為宜。
還可多吃些水分多的水果,有條件者可多喝綠豆湯、百合湯、蓮子粥、酸梅湯等,既可補充水分,又能清熱解暑、增進食欲。飲食以清淡少油為好。
盛夏時節,天氣炎熱,人體出汗多,隨汗液流失的鉀離子也較多。於是出現倦怠無力、頭昏頭痛、食欲不振等低血鉀的症狀。當然,吃含鉀多的食物,是最有效的防鉀流失辦法。其中,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較多的鉀,
3.氣溫太高,開關空調要慎重。在空調房裡停留長時間後,不宜馬上出門,最好先關空調,打開門窗,讓室內外溫差縮小,給身體和血壓的變化提供一個緩沖期,這樣能起到保護血管、穩定血壓的作用。開車、坐車也應小心,上車下車,勿驟冷驟熱,會引起血管和血壓的變化。夏季室內外冷熱交替易引起感冒,對於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來說,感冒易造成肺部感染等一系列疾病,甚至加重原有疾病。
4.心靜自然涼。情緒激動或緊張也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夏季悶熱,人的情緒容易煩躁,但這種焦慮、緊張的情緒,更易引發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發生心腦血管事件。因此,要應保持樂觀情緒、平和心態。
5.保證充足睡眠很重要,中午可適當休息,保持規律作息,最佳就寢時間為22時至23時,最佳起床時間為5時30分至6時30分。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
6.避免大量喝冷飲或冰水、暴飲暴食。以免導致胃腸功能紊亂,產生腹瀉水中毒等症,會使鈉、鉀、鈣等電解質紊亂,導致大腦細胞、心肌細胸缺血缺氧,誘發中風和冠心病。
7.適量運動有益健康。對於慢性病患者來講,宜做些中、輕強度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慢跑等,其運動方式和運動量的選擇,最好遵醫囑。另外,運動宜在清晨、黃昏等氣溫較低的時段進行。炎熱天,有基礎病的中老年人應減少戶外出行。
8.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切勿擅自停藥。夏季哪怕血壓低,也應堅持服用阿司匹林等藥。老人單獨外出時,身邊要帶一些必備藥物,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以及能迅速聯系到家人的電話號碼,以應對各種突發的意外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