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畸形通常在妊娠前3個月由藥物毒性引起,在受精後最初8周(末次月經後10周)致畸的危險性最大。
因此,在妊娠首3個月應盡可能避免給藥。在妊娠中3個月和後3個月,抑制胎兒生長發育是藥物治療的主要潛在危險。若確實需要用藥,必須注意其安全性,配合醫生正確服藥。
洋地黃類能夠安全用於孕期的洋地黃類藥物首選為地高辛。地高辛可增強心肌收縮力,減慢心率和抑制心髒傳導,適用於心衰伴快速心律失常如房顫、心動過速的治療。
試驗證明,地高辛口服雖可通過胎盤,但其在胎兒血液中濃度很低,至今未發現有致畸作用,故而孕期應用是安全的。應當注意的是,必須防止用藥過量,以免引起洋地黃中毒。若母體發生洋地黃中毒,則會出現對胎兒的副作用,使胎兒心率顯著減慢而有宮內窒息的危險發生。
奎尼丁早在1930年就在產科中使用奎尼丁,未發現有致畸或其他明顯的副作用。奎尼丁對心髒主要表現為抑制作用,用於心房顫動、心動過速、早搏等療效顯著。如同地高辛一樣,奎尼丁雖可通過胎盤,但在胎兒血液中濃度很小,不會對胎兒構成不良影響,因而孕期應用是安全的。同樣,應用奎尼丁劑量宜小,防止量大對胎兒構成威脅。
普魯卡因酰胺與地高辛、奎尼丁比較,普魯卡因酰胺用於妊娠期的相對安全性較低,但這主要是於妊娠頭3個月,此後仍是安全的。普魯卡因酰胺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與奎尼丁相同,常與奎尼丁交替使用,可減少藥物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