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嚴重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的一類症候群,是以體循環動脈血壓增高為主的臨床綜合症。除部分症狀性高血壓外,一般很難治愈,為終身性疾病。大多數病人於院外休養治療。因而對經過治療病情好轉出院的病人做好出院指導,使病人掌握自身護理知識是促進機體康復的重要一環。
高血壓病人的出院指示!
1指導方法:
病人出院前通過口頭交待與文字卡片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病人講清楚出院並不意味休養過程的結束,出院後的休養和治療起著提高和鞏固療效的作用。
2指導內容:
2.1情志方面:心理學家認為原發性高血壓是生物、心理和社會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焦慮和恐懼的影響以收縮壓升高為主,憤怒和敵意則以舒張壓高為主,被壓抑的憤怒和敵意情緒被看作是引起原發性高血壓病的重要心理因素。生活節奏過快、壓力過大也是血壓升高的常見誘因。高血壓病人因病程長,且進行性加重,因而常有焦慮、敵意、抑郁情緒。出院指導一方面指導病人加強自我控制能力,正確對待自身疾病,應努力保持寬松、平和、樂觀的健康心態,盡量減少各種不良情緒產生。另一方面指導家屬在生活方面多關心,體貼病人,盡量減少對病人的各種不良刺激,對病人已發生的不良情緒,則以寬容,諒解的態度對待,不要責備,使病人始終處於愉快的情緒中。
2.2合理飲食:血壓增高的機理雖未完全闡明,但普遍認為與飲食有關,飲食中含鹽過高可致水、鈉潴留,使細胞外液增加,心排出量增加,周圍血管阻力增加,加重高血壓。攝食過多的脂肪可造成脂質代謝紊亂,加重高血壓。出院指導應向病人講解飲食控制的重要性,囑病人進低鹽、低脂飲食。食鹽量以每日不超過2克為宜,限制吃肥肉,動物肝、腎、腦、魚籽、巧克力等,肥胖病人要進低熱量飲食,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與纖維素類食物、攝入足量蛋白質和鉀、鈣、鎂。
2.3生活起居:病人的生活習慣與疾病有關,因為過度的勞累與緊張使大腦皮質抑制和興奮過程發生紊亂,皮質下血管舒縮中樞形成以血管收縮神經沖動占優勢,引起全身小動脈痙攣,周圍血管阻力增加,使血壓升高。煙、酒能刺激交感神經,使血壓升高。因而指導病人生活要有規律、勞逸結合、戒煙酒等。各種肌肉松弛法也能降低耗氧量,降低血壓,減慢呼吸速度,減少心跳次數和肌肉緊張。由此,我們還可以向病人介紹幾種肌肉松弛方法,以配合治療。
2.4控制體重:幾乎所有超重高血壓患者均可通過減輕體重獲益。減重的方法一方面是減少總熱量的攝入,強調少脂肪飲食並限制過多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另一方面則需增加體育鍛煉如跑步、太極拳、健美操等。在減重過程中還需積極糾正其他不良生活習慣,如戒煙酒等。
2.5用藥治療:大多數高血壓病需要長期口服降壓藥治療,要向病人講清楚降壓藥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藥物的選擇易用副作用小、持久、溫和的降壓藥,劑量一般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達到降壓目的後改為維持量。不可驟然停藥,以免引起血壓的反跳。臨床上常用的降壓藥物主要有六大類:利尿劑、α-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以及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斷劑。降壓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情況個體間差異很大,臨床應用時要充分注意。具體選擇哪一種或幾種藥物應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全面考慮。囑病人出院後定期到醫院檢查血壓情況,根據檢查結果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調整藥物。
2.6適量運動:高血壓患者通過合理的體育鍛煉可以使血壓有某種程度的下降,並減少某些並發症的發生。運動方案(包括運動種類、強度、頻度和持續運動時間)因人而異,需根據血壓升高水平、器官損害和其他臨床情況、年齡、氣候條件而定。常用運動強度指標可用運動時最大心率達到180(或170)減去平時心率,如要求精確則采用最大心率的60-85%作為運動適宜心率。運動頻度一般要求每周3-5次,每次持續20-60分鐘即可。
2.7自我監測: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早期可無症狀,隨病程發展可出現心、腦、腎等器官的損傷或機能障礙。病人可以自己備有血壓計,每天早晚監測並記錄,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到醫院就診。
總之,對於高血壓病人來說正確的出院指導非常重要,能夠使病人掌握一些疾病防治知識,於院外得到很好的休養與治療。這樣不僅對患者的疾病恢復起著很大的作用,而且還可減輕醫院負擔,解決患者住院難問題,同時也減輕患者經濟負擔。醫護人員對病人正確的出院指導是一件利己利患,利社會的事情,我們應該認真開展與推廣。
對永久性心房顫動(房顫)、不易維持窦性心律的持續性房顫、有復律禁忌證和快室率房顫(休息時心室率>l00~110次/分)等
概 述 從小自己便有心絞痛。每次一痛的時候,心裡就覺得很悶,自己會突然的聽著不敢動,因為有時候,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