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的變性病灶總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病灶通常最終由疤痕組織代替,所以在局灶性變性之後,總有局部的纖維化。導致心肌供血不足,收縮能力喪失,心輸出量下降,出現心髒擴大和衰竭。當傳導系統的小動脈阻塞時,影響到心髒復極,便可發生傳導障礙,心律不齊,從而出現各種心律失常。年輕人也應當有病及時治療,定期體檢有利於健康。
心肌炎的分類頗不一致,茲根據病因將其常見類型分述如下:
一、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頗為常見,是由親心肌病毒引起的原發性心肌炎症,常累及心包,引起心包心肌炎。事實上,所謂特發性心肌炎極可能是因病毒感染引 起。可引起心肌炎的病毒種類頗多,其中最常見的是柯薩奇病毒、ECHO病毒(即人腸孤病毒)、風疹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腮腺炎病毒等。由於在妊娠最初3個月內感染柯薩奇病毒和風疹病毒時可引起胎兒的先天性心髒畸形,因此,這兩種病毒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二、細菌性心肌炎 細菌性心肌炎可由細菌直接感染,或細菌產生的毒素對心肌的作用,或細菌產物所致的變態反應而引起。
三、寄生蟲性心肌炎 寄生蟲性心肌炎常見的有以下兩種類型: 1.弓形蟲性心肌炎 此型心肌炎由鼠弓形蟲感染而引起。人類主要因食入含有包囊的未煮熟肉類而感染。弓形蟲進入人體後,經血流到達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及各種組織,並在細胞內繁殖。弓形 蟲侵入心肌細胞後很快繁殖,形成集合體,亦稱假包囊。心肌細胞很快破裂,病原體進入周圍組織。被破壞的心肌細胞周圍有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浸潤。愈復後有瘢 痕形成。約半數患者因心力衰竭致死。 2.Chagas心肌炎 此種心肌炎由原蟲枯氏錐蟲感染引起,流行於拉丁美洲各國。病情嚴重,死亡率高。
四、免疫反應性心肌炎 此類心肌炎見於一些變態反應性疾病,如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結節性多動脈炎等。其中以風濕性心肌炎最為常見,在心肌間質結締組織 內可見到典型的風濕性肉芽腫。此外,某些藥物可引起變態反應性心肌炎,如磺胺、抗生素(青霉素、四環素、鏈霉素、金霉素等)、消炎藥(保泰松、消炎痛)、抗抑郁藥(阿密曲替林)、 以及抗癫痫藥(苯妥因)等。
五、孤立性心肌炎 孤立性心肌炎至今原因不明。因其首先由Fiedler(1899)所描述,又稱Fiedler心肌炎。多見於20~50歲的青、中年人。急 性型常導致心髒擴張,可突然發生心力衰竭致死。
感染性心內膜炎比較常見,內科保守治療效果差,一旦確診在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應積極考慮手術治療,常可挽回患者生命。
英國新一期《自然·醫學》雜志刊登的報告顯示,一種與新血管生成有關的蛋白質或許可作為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標靶,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