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髒引起心肌炎性病變為主要表現的疾病。以腸道病毒如柯薩基B族病毒、流感病毒、風疹病毒、水痘病毒、腺病毒等引起的心肌炎最多見。本病以學齡前期及學齡兒童多見,預後大多良好,除少數遷延不愈,一般均在6~12個月內恢復。但少數可發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本病屬中醫“風溫”、“心悸”、“怔仲”等范疇。
【病因病理】
病因為感受風熱邪毒,內損於心所致。
病機則為邪毒從口鼻而入,蘊郁於肺胃,繼則邪毒由表入裡,留而不去,內捨於心,導致心脈痺阻,心血運行不暢,或熱毒之邪郁而化熱,灼傷營陰,以致心之氣陰兩傷。心氣不足,血行無力,血流不暢測可形成氣血瘀滯。肺失宣肅,或熱毒灼津,均可內生痰邪。痰瘀互結,氣血運行更澀滯不暢,心脈痺阻更甚。
病情嚴重時可出現心陽虛衰之重證。
【診斷要點】
1.病前1~3周,有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史。
2.臨床表現有明顯乏力,面色蒼白,多汗頭暈,心悸氣短,胸悶或心前區疼痛,四肢發冷等。嬰兒可見拒食,發纣,肢涼,凝視等。
3.心髒聽診心率加快,心音低鈍,心尖部第一心音減弱,或呈胎音樣,有奔馬律、期前收縮、二聯律或三聯律,心尖部可有I~Ⅱ級收縮期雜音。
4.心電圖檢查心律失常,主要導聯ST段可降低1波低平或倒置。X線檢查提示心髒呈球形擴大,各房室增大。
5.實驗室檢查血沉增快,谷草轉氨酶、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脫氫酶及同工酶增高。早期可從鼻咽、糞便、血液、心包液中分離出病毒,恢復期血清中該病毒相應抗體增高。
【辯證分型】
1.邪毒犯心症狀:發熱不退,或不發熱,咽紅流涕,咳嗽有痰,或大便稀薄,肌痛肢楚,心悸氣短,胸悶胸痛,音質紅,苔黃,脈滑數或結代。
證候分析:風熱邪毒客於肺衛,邪正相爭,故發熱。邪毒入裡,內捨於心,心脈受損,故心悸氣短,脈滑數或結代。風邪束表,肺氣失宣,故咽紅流涕,咳嗽有痰等。肺與大腸相表裡,大腸傳化失司,故大便稀薄。舌質紅,苔黃,為邪毒已經化熱。
2.痰瘀互阻症狀:頭暈心悸,胸悶氣短,胸痛歎息,時欲嘔惡,咳嗽有痰,甚至咳喘不能平臥,舌質微紫,苔白膩,脈滑或結代。
證候分析:病情遷延,心肌受損,病及肺脾,痰濁內生,停於心下,故咳嗽有痰,頭暈心悸,苔白膩。胸陽失於舒展,氣機不暢測胸悶氣短。氣滯血瘀,心脈痺阻,則胸痛,舌質微紫。
3.心氣不足症狀:心悸不安,面色欠華,頭暈目眩,氣短乏力,動則汗出,夜寐不寧,舌少苔或呈剝苔,脈細數無力或有結代。
證候分析:病久心氣不足,心陰受損,心失所養,故心悸不安,氣短乏力,脈細無力或結代,舌少苔或剝苔。心生血,心之氣陰不足,氣血受損,不能榮於面,灌於腦,故面色欠華,頭暈目眩。氣虛表衛不固,故動則汗出。入夜心脈時有悸動,故夜寐不寧。
4.正虛邪戀症狀:神疲乏力,心悸氣短,時有低熱,面黃納呆,自汗盜汗,易患感冒,舌質偏紅,苔薄白,脈細軟,時有結代。
證候分析:正虛邪戀,故時有低熱。心氣不足,陰血已損,則心悸氣短,舌質偏紅,脈細軟或結代。氣陰不足,固攝無力測自汗盜汗。氣虛衛外不固,腠理空疏,易受外邪,故反復感冒。
本病嚴重時可發生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可見煩躁不安,面色蒼白,皮膚花斑,四肢冷濕及末梢紫绀,心髒擴大,並發嚴重心律紊亂,脈微細欲絕等。
中醫認為屬心陽虛弱,或心陽暴脫,宗氣大洩。此時已有危及生命之虞,臨床上必需中西醫結合,予以搶救。
【分型治療】
1.邪毒犯心治則:清熱解毒。
主方:銀翹散加減。
加減:邪熱熾盛,加生石膏30克、黃芩10克;胸悶胸痛,加瓜萎皮10克、紅花6克;脈結代,加丹參10克、五味子6克;汗多,加牡蛎30克(先煎)、碧桃干10克;舌紅苔少可加麥冬10克、玄參10克。
主方分析:本方清熱解毒,解表利咽,為治療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最基本方劑之一,此時邪毒已損心脈,故在清解疏邪同時,注意加強清熱、養陰、活血,以護心復脈。若邪毒熾盛,表證不顯,應及時應用清氣分的竹葉石膏湯或涼營血的清營湯、清瘟敗毒飲等。
處方舉例:
銀花10克連翹10克竹葉6克荊芥10克薄荷6克(後下)板藍根30克苦參10克丹參10克生地10克生甘草6克
1[2][]【保存】【大中小】【打印此文】【關閉窗口】相關文章冠心病的治療,主要是以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為主。中醫對於冠心病的治療,近年來也是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冠心病怎麼治?中醫治療冠
哪些冠心病的預防常識性知識是人們應該多多去認識和了解的?若是有冠心病存在的病人,應心胸開闊,定期檢查,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