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風也稱暫時性缺血性中風,一般被認為是中風及腦血管疾病的先兆,通常會出現身體局部麻痺、口齒不清、視力模糊以及走路不穩或突然跌倒等症狀。
這項由美國國家神經疾病與中風研究所資助的研究共有1238名此前從未患過中風的志願者參加,他們被要求通過填寫問卷的方式說明個人運動的頻度和強度。其中43名志願者表示,他們很少進行運動;36%的人表示他們經常從事如高爾夫、散步、保齡球、跳舞等輕度運動;另有21%的人表示他們定期從事中度至劇烈的運動,如遠走、網球、游泳、騎車、慢跑或壁球。 6年後,當這些志願者的平均年齡達到70歲時,研究人員通過核磁共振成像的方式對其大腦健康狀況進行了檢查。結果顯示,有197人的腦部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病變和梗塞,占總數的16%。與那些很少運動的人相比,經常進行中度到劇烈運動的志願者中出現這種情況的要少40%。而僅從結果上看,規律從事輕度運動的人與那些很少運動的人幾乎沒有什麼區別,患小中風的風險幾乎相同。 負責該項研究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美國精神病學會研究員喬舒亞·威利表示,這項研究結果並非否定輕度運動的作用,而是試圖說明在預防中風方面,中度到劇烈的體育鍛煉或許更為有效。研究結果顯示,對中老年人而言經常進行運動量較大的運動或許是保持大腦健康的一個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