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身心調理方法
一般在急性心肌梗塞後2~3周開始。此時期由於病人尚處於急性期。若體力活動不當易誘發各種並發症。因此,對無並發症、無心絞痛發作、無心律失常持續存在、無血壓下降或出現心前區不適、氣短氣喘等症象病情穩定的病人,可逐漸進行0.5~1.5個代謝當量的身體活動。 患者可在家人的幫見助和監護下,進行輕微的日常自理活動或臥位呼吸操、肢體遠端活動、關節屈伸練習。這一階段可持續l~2周。值得提醒的是,一旦出現以下任何一種症象時,應立即暫停康復活動並保持安靜休息。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度過了危險期後,除按醫囑服藥、注意休息、做好自我保健外,在日常飲食營養方面應注意以下幾點: (1)控制總熱量的攝人:臨床資料表明,心肌梗死患者身體超重或肥胖的較多,因脂肪過多環繞心髒,壓迫心肌,致使心肌功能進一步減弱。因此,要限制飲食總熱量,以控制體重。在休息條件下,每天供給熱量以25-30千卡/千克體重為宜。 (2)補充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維生素C具有增強血管彈性、防止出血的作用,又可促進創面愈合。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主要是蔬菜和水果,尤其是猕猴桃、草莓、新鮮大棗、西紅柿等。微量元素中的碘、鎂對降低血清膽固醇有重要作用,可減少膽固醇和鈣鹽在血管壁內的沉積:減緩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形成。海產食物中的魚、蝦、海帶、海蜇、紫菜等含碘量較多,在日常飲食中可經常交替食用,鎂在綠葉蔬菜中含量較多。